考古发掘出的动物遗存里藏着哪些秘密?

2018-10-26 16:28:39 来源:中工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苑淯颖 字号:T|T

  显示出跨地区文化交流的痕迹

  在了解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同时,动物考古还捕捉到了跨地区文化交流的痕迹。包括古DNA检测在内的研究表明,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原产于西亚地区的绵羊、黄牛等均已跨过中国西北及北部地区,进入黄河中游地区。另外,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都发现了可能存在家马的证据,说明家马可能也是从中国境外传入的动物。

  “对绵羊的DNA研究结果证明所选标本都是属于谱系A的,对黄牛的DNA研究结果证明主要属于T3型,这说明它们是西亚起源的物种。”袁靖指出,绵羊和黄牛自甘肃、青海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是明显的,但是追溯从哪里传到甘青地区,即是由西向东,由新疆地区传过来的,还是由北向南,从蒙古草原传过来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更有意思的是,通过对二里头遗址一到四期动物遗存的研究,考古学家不仅了解到了黄牛和绵羊在家养动物中所占比例呈由少到多的趋势,还发现了剪羊毛的次级开发行为。

  剪羊毛是如何被发现的?袁靖解释道,对羊的年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有几种饲养模式,用于食肉的羊,遗存的年龄集中在1—2岁;被剪羊毛的羊,遗存的年龄5—6岁的居多;获取羊奶的羊,遗存的年龄出现非常幼小和年龄很大的两个极端。

  “对二里头遗址一至三期的羊骨遗存进行年龄鉴定,发现以1—2岁居多,而在四期羊骨遗存中则发现不少5—6岁的羊,由此考古学家判断当时存在剪羊毛的行为。”袁靖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