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打开深海之门——写在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结束之际

2018-04-28 14:09:35 来源:光明网 作者:施雨岑、荣启涵 责任编辑:杨小兑 字号:T|T

  451米、529米、606米、1003米……

  自4月20日起,6位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不断刷新自己的下潜工作纪录,用探索的目光观察更深、更广阔的海底世界,期待寻找可能沉睡在深海中的文化遗存。

  借助载人深潜技术,他们突破了我国水下考古以往大多集中于40米以浅海域工作的局面,主动出击,奋力打开了神秘的深海之门。以此为起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开启全新篇章。

  邂逅载人深潜技术,水下考古圆梦深海

  26日17时许,随着项目领队、承担第七潜次任务的丁见祥搭乘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浮出海面,中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宣告顺利完成。如宝石般蔚蓝的南中国海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风暴、巨浪、礁石……种种因素让各个历史时期的过往船只沉睡在此。千百年来,它们封存于南海深处,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未被探明的组成部分。对它们的调查与保护,是开展本次深海考古调查的初衷之一,也是许多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梦想。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参与此次调查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由衷地说。作为我国早期水下考古工作者之一,他亲历了中国水下考古大部分重要项目。“以这次调查为起点,我们要开始努力缩小与其他先进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孙键说。

  近年来,美国、法国、丹麦、希腊等国家都已开展了深海考古实践。法国更是在该领域取得了较快进展,并于2012年启动了名为“奔向月球”的深海考古实验计划,旨在设计和测试能满足深达2000米考古工地所需的新型发掘设备、方法和技术,利用机器人执行复杂的深水考古发掘任务。

  在孙键眼中,下潜深度的数值并不是最重要的。拥有丰富潜水经验的他说:“重要的是,本次调查证明,载人深潜技术可以为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提供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平台。比如,发现深海某个坐标点可能有沉船,我们就能借助它去进行每天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深海考古调查、发掘工作,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