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经略有才干 国危荷重担

2018-04-26 20:46:49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鲍青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没想到,苦口婆心的劝说,竟然惹恼了沉浸于开疆拓土迷梦中的宋徽宗。朝廷“怒沮坏边事”,下发极严厉的圣旨:“吕颐浩所奏,意有包藏,情不可贷。先免去他徽猷阁待制职务。如果军粮因此阙误,让宣抚使给他戴上大枷……”一个月后,宋徽宗余怒未消,甚至愈想愈气,再降御笔说:“吕颐浩辈乃何人,敢怀奸兴讹,造讪诲诋恢复大政。自从获罪,更加桀骜不逊……分朋植党,援引奸人,对众毁谤朝廷,肆为轻侮……为臣如此,深骇所闻!”宋廷责令宣抚使警告吕颐浩:“此后边防的每件事,如果有阙误稽违,或者无事生非,当以军法处置,永为臣子之戒!”

  吕颐浩的赤胆忠心,换来的却是宋廷的雷霆万钧。但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极具前瞻性。降将郭药师日渐跋扈,契丹降军渐成尾大不掉。随着宋金摩擦日益加剧,宋徽宗“感悟吕颐浩前日之言”,恢复了他的官职,并进职徽猷阁直学士。宣和六年,吕颐浩丁太夫人忧,丧事还没有料理完,就“有旨起复,催促还任,文移沓至,不许辞免”。他重新回到危机四伏的燕山。

  宋金战争爆发了。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直逼燕山前线。宣抚使与吕颐浩一面加强守备,一面上奏朝廷。当时朝中大臣昏聩无能,竟然以“郊祀在近”,藏匿他们的奏章,致使皇帝无从知晓。等待郊祀完成,事态已经无法挽回了。

  在金兵压境下,郭药师统领的契丹降军成了保卫燕山的重要力量。但被寄予厚望的他却很快叛变,并胁持宣抚使和吕颐浩等人投降金兵。

  在此之前,吕颐浩清醒认识到郭药师不可靠,曾力劝宣抚使弃城而逃。但许多人盲目乐观,不了解敌我形势,坚决反对吕颐浩的意见。

  金军将被俘宋朝官员扣押军营。为摧毁降臣的心理防线,金兵每次攻击宋国城池时,都是“鸣鼓而攻,令吕颐浩等亲自立观”。

  吕颐浩看到“不需几时,城池即陷”,了解了金军的强大,加深对金兵的了解。这为他日后制定对金策略提供了来源。

  金兵迅猛南下,北宋举朝震骇。宋徽宗急忙传位太子,带领亲信逃往南方。刚即位的宋钦宗对“和战”举棋不定,抗金形势时好时坏,令人忧心。宋钦宗曾派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却被金人扣押。吕颐浩和赵构,一个是阶下之囚,一个是屈辱人质,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惺惺相惜。后来经过宋廷斡旋,赵构和吕颐浩回到首都。共同的苦难记忆,令两人彼此充满好感。

  金兵暂时撤退后,抗金形势依然紧张。朝廷考虑吕颐浩久任河北,经验丰富,再任命他任河北都转运使,随军赶赴河北。但由于被俘期间天气寒冷,又“饮冷致疾”,吕颐浩患上恶疾,身体每况愈下,未能成行。他被改任到河南嵩山崇福宫担任闲职。清闲后的吕颐浩,“自开德府来南京寻访家属”。是年十一月,他挈家寄居于扬州,买小圃闲居,无仕宦之意。

  为国理财,时危方见能臣

  靖康二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当年五月,赵构在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当时北方惨遭兵燹蹂躏,社会经济濒于崩溃,甚至宫廷和官僚机构的运行,也难以为继。

  如何开源,既能满足政府开支,又不引发百姓反抗,成了南宋面临的难题。宋高宗将希望寄托在理财多年的吕颐浩身上。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吕颐浩任户部尚书。吕颐浩上任后,立即开始整顿紊乱的经济秩序,恢复社会生产。他收回征收酒税的权力,禁止地方随意增添,减轻百姓负担。而对于征收来的税赋,吕颐浩将它们分地放置,降低安全风险。

  吕颐浩还改革盐场制度,增加盐场产量,为国家增加收入。他还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常平法。吕颐浩认为,除青苗、市易法外,“常平法不宜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财政危机得到有效缓解,南宋政府获得了大量金钱,及时补充了财政亏空,为南宋抗金准备了物质基础。

  吕颐浩整理财政的同时,也在建设稳固的后方基地,为抗金提供防守堡垒。

  建炎元年,吕颐浩任职于扬州。他提出自己的设想,“避地于江外以为后图”。吕颐浩指出:“今日之势,讲和亦不可恃,欲战则力不逮,若非迁避,更无上策。”他要求朝廷:“先迁宗庙于江外,大驾且驻南京,若无探报,只住南京,万一有警,速驾南来。江淮地热,又马无5草,必不能久留,俟其既往,我复北去,未为失计也。兵法所谓彼入我出,彼出我入,兹诚今日备御之策。”

  吕颐浩分析,宋对金作战失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步兵无法与骑兵对抗。在各地防御工事缺乏修缮的情况下,利用长江天险和复杂地形来化解金军优势,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