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故事”:理解中晚唐河朔藩镇演变的钥匙

2018-04-23 20:31:5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天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当唐廷对“河朔故事”因而从之,不再干预的时候,节度使世袭制意义上的“河朔故事”能否实现,便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河朔藩镇内部的权力流动问题。没有一个河朔藩镇的节度使不渴望维持本家族在当地的长治久安,但要维持家业不坠,以土地传之子孙,绝非易事。自安史之乱平定的广德元年(763年)至长庆元年的59年间,是河朔藩镇割据的第一个阶段,幽州镇刘怦—刘济—刘总三代统治时间长达36年,占这一时间段的61%;成德镇王武俊—王士真—王承宗、王承元统治时间长达38年,约占这一时间段的64%以上。而魏博镇田承嗣—田悦、田绪—田季安—田怀谏统治时间也长达约49年,约占这一时间段的83%。这说明河朔藩镇的节度使们即便没有完全实现以土地传之子孙,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家一姓对本镇的长期统治,这体现了河朔藩镇最高权力不流动的一面。

  然而在另一方面,河朔藩镇的上层权力斗争仍然很激烈。“父子弟兄”之间尚且“迭相屠灭”,异姓之间为争夺一镇的最高权力而兵刃相见更加难以避免。在这种背景下,走上藩镇权力前台的节度使就不能只依靠血缘上的“父死子继”,而必须具有足够丰富且能服众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因此,节度使的继承与维系,也就必然要逐步淡化“家世”“血缘”的因素,突出才干的重要性。长庆二年(822年)开始,唐廷重新承认了“河朔故事”,不再试图以武力改变河朔藩镇的割据局面,直到后梁乾化四年前后,河朔三镇或被河南,或被河东李存勖集团所控制,上述局面才被打破。这90多年间,幽州镇的节度使之位转移更为频繁,先后更替了11个家族。张允伸父子主政幽州的时间最长,但也只占到了四分之一弱。魏博镇共有六个家族先后执掌节钺,何氏家族统治时间最长,但也还占不到一半。登上节度使之位的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慨叹“至于命帅临戍,非贤则德。或失其统驭,则祸必起于萧墙”“衰荣无常”(《韩国昌神道碑》),“上下不失,然后能久于其任”(《何弘敬墓志》)。河朔三镇中唯有成德镇的节度使之位一直在王廷凑的子孙中传承,但他们把“勉总军务,礼藩邻,奉朝廷”总结为使“家业不坠”的法宝:具备高超的军事本领、能够控御藩镇内部复杂而严峻的各种形势、得到军人认可以及灵活地处理好与中央和邻镇的关系——这也是河朔藩镇的节度使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从“以土地传之子孙”这层意义来说,“河朔故事”在幽州和魏博已几不能成立,在成德镇也只是一种现象上的存在,其背后所凸显的是才干而非血缘的因素,“河朔故事”名实之间的分离,所揭示的正是由唐经过五代至宋代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作者:张天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石刻文献与唐五代幽州社会研究”〔17LSA002〕阶段性成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