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吏: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成功的关键

2018-04-23 20:29:0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忠海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此外,改革需要人来推动,各级官员是否支持改革、能不能以较强的执行力投身到改革之中也是成败的决定因素。在孝文帝亲自主导下,北魏颁布了《考课法》,专门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该法分外考法令和内考法令两部分,外考法令主要考核地方官员,内考法令考核的主要是中央官员,规定官员三年进行一次考绩,考核结果决定官员的升迁罢免,通过考核“令愚滞无妨于贤者,才能不壅于下位”。《考课法》颁布后,孝文帝亲自主持对五品以上官员的考核,他把关很严,只有“心平性正、抑强哀弱、不避贵势、直情折狱”的官员才能被考评为上等。

  除了加强日常考核,孝文帝还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为此专门颁布了《御史令》,规定了御史的监督职责和权力。为了给御史树威,孝文帝经常以各种方式肯定他们的工作,御史中尉李彪为人刚直,因为他监督严格,使得“天下改目,贪暴敛手”,孝文帝便一再对他进行表扬,在群臣面前特意亲切地称他为“李生”,还表彰说:“李彪之直,是我国得贤之基。”

  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孝文帝则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在颁布官员俸禄制时他诏令“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这个处罚标准相当严厉。在执法中,孝文帝强调“克己忍亲,以率天下”,从而做到不避亲疏、一视同仁,他身边一些亲近的人,无论宗室、戚属还是近臣,一旦犯法都毫不留情。史书称孝文帝在位时“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一时期“吏清政平,断狱省简”,是历史上吏治相对清明的时期。

  从《职员令》到《考课法》《御史令》,都是在用制度来加强官员队伍的建设。由于这些制度规定具体、执行严格、监督到位,因而取得了成效,贤才脱颖而出、庸才被淘汰、贪官被惩处,使官员队伍保持了活力和执行力,从而能够承担起繁重的改革任务。这大概是孝文帝改革基本上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