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中轴线北端为何是钟鼓楼?

2018-04-12 21:25:4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岗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王岗

  在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是最重要的工程。而在都城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则是中轴线的建设。而对都城的建设,古人有预先设置的观念,按照这种观念来设计整个都城的空间模式。由于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故而历代都城的建设模式也在发展变化。元大都城的建设,正是当时人们观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宋金时出现三层回字型都城

  在元大都城建造之前,中国古代的都城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变迁,最主要的都城先在西安和洛阳,是从西周和东周时期开始的,历经秦汉到隋唐时期,都城模式基本固定,皇城和宫城大多是在都城的北面,而都城和皇城、宫城的中轴线也往往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到宋金时期,都城建造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成为都城套皇城、皇城又套宫城的三层回字型式。这时的都城、皇城、宫城采用的是同一条中轴线。也就是从都城的正南门,穿过皇城的正南门,再穿过宫城的正南门,然后穿过宫城正北门和皇城正北门,直达都城的正北门。这种都城模式,是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都城建造理想最相似的。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都城模式就是这样的,金朝建中都城,也是模仿北宋东京的模式。

  《周礼·考工记》的模式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里的“匠人营国”,就是建造都城,是把都城设计成三层相套的回字型的样子。还有两句很重要,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也就是把太庙放在皇城的东边,把社稷坛放在皇城的西边,把政府衙署放在皇城的南边,把商市放在皇城的北边。

  钟鼓楼成为元朝中轴线最北端

  元朝大都城的建设,在宋、金都城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首先,是把鼓楼和钟楼从皇城前面的东西并置,迁移到皇城后面,南北排列,鼓楼在前,钟楼在后。同时,钟鼓楼被设置在都城中心的位置,成为大都城中轴线的最北端。从这里向南,穿过皇城和宫城,直达大都城的正南门丽正门(今正阳门)。

  这个设计模式是以前中国古代所有都城都没有的。第一,把钟鼓楼放在全城的中心,表明这里才是整个都城最重要的建筑。第二,皇城和宫城都在钟鼓楼的南面,体现了一种“天人关系”。钟鼓楼是计量天体运行规律的设施,是高高在上的。皇城和宫城的地位虽然尊贵,但是与上天相比,总归稍逊。皇帝是“天子”,当然要北面朝拜上天。

  其次,是把太庙和社稷坛设置在了皇城的两侧,太庙在东,社稷坛在西。这个设置表明,作为游牧民族领袖的蒙古帝王,把中原地区汉族的农耕文化当成了“正统”文化,加以崇奉。而在游牧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是没有太庙和社稷坛的概念的。

  早在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就是宗法制,也就是尊祖敬宗和切身利益的结合。天子是天下大宗,他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天子分封皇子到各地为诸侯王,他们祭祀自己祖先的地方称为宗庙。诸侯分封自己的子孙到各封地为士大夫,也建有祭祀自己祖先的处所,称为宗祠。而太庙,则是最大的宗庙。天子的太庙建在全国的都城,诸侯的宗庙建在各诸侯国的都城。“都”字的本意之一就是有宗庙的城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