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儿时着迷的玩意儿

2018-02-09 09:55:58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杨小兑 字号:T|T

  在大师作品馆中,悬挂着的各色彩灯让展厅颇具春节味道。作为春节期间,特别是元宵节最常见、最受欢迎的节令玩具,花灯常常用来装点烘托节日气氛。元宵的本意是“第一个夜晚”,实则为第一个月亮圆满的夜晚,借此祝福全年。元宵节也叫灯节,主要活动便是观灯,源自汉朝祭祀“太一”的仪式,历经千年传承,花灯种类不断增加。

  “北京地区流行一种吉利灯,这种灯因模仿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而得名。”王连海介绍,20世纪初,北京裱糊匠黄毓璋发明了这种灯。只见红色的“蒺藜”浑身20个三棱锥体,12个五角平面,宛如一个大刺球,一个个锥刺像灯体放射出的光芒。“因为‘蒺藜’与‘吉利’谐音,故名曰‘吉利灯’。这种灯在小时候算高级了,我们可都买不起,大多数人玩的是纸制的小红灯。”其中,给王连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脱胎小红灯”,又称“无骨小红灯”——纸泡,通体纸制,没有骨架。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原来,这无骨灯需要预先做出一件模具,将木头削成球形并切割成相互契合的5块,便于拆卸;接着便在模具表面抹肥皂水糊纸,晾干后用细棉线沿球面缠绕成网并刷漆,以增加纸张的强度;待其晾干再将模具逐个抽出。“我觉得这做法太聪明了!”王连海对民间艺人不吝赞美之词。

  展馆中的走马灯可谓花灯中最有趣的品种。走马灯历史悠久,宋代《观灯图》中已见走马灯,元代谢宗可有咏走马灯诗,又称“马骑灯”。走马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它的立柱。关键得让它转起来,诀窍是在立柱下面放一根钢针或者大头针。钢针下面是玻璃,这样可以减小它的摩擦力,受热上升的空气很容易就推动风轮旋转,纸人、纸马轮番出现,别有一番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玩具不少是北京特产,全国独有。在观赏类玩具中,鬃人、毛猴等就是典型代表,它们表现形式精美细腻,表现主题丰富多元,数量大、分布广。“锵锵锵!”只见张彤手握一只木棍连续敲击铜茶盘边沿,身着红黄两色鲜艳戏服的鬃人立刻“活”了起来,在铜茶盘中央旋转移动,身体摇摆竟开始了抖空竹表演。“鬃人的关键在于底部的那一圈猪鬃,猪鬃有弹性呀,所以铜盘震动后,猪鬃也带着人转动。”王连海一语道破鬃人的机关。作家冰心就曾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描述她初次见到鬃人的惊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