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失去国都地位的原因:并不只有经济

2018-01-23 11:48:04 来源:光明网 作者:王双怀 责任编辑:黄伟佳 字号:T|T

  一方面,树木植被大量减少。这种情况在唐末就已经相当严重。唐人韦庄在《秦妇吟》中写道:“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砍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縠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破落园田但有蒿,摧残竹树皆无主。”

  另一方面,水资源变得相当短缺。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减少,唐末以来,关中地区的水资源明显减少。泾、渭、霸等水流量变小,龙首、清明等人工渠道相继干涸。居民生活主要依靠井水,但由于城市污染,长安一带已变为舄卤之地,“井水焦咸,凡阙膳羞烹饪,皆失其味,求其甘者,略无一二”。

  此外,关中地区的耕地质量亦大幅度下降。由于人口锐减,水利失修,不少地方又走上了粗放经营的老路。上述情况表明,五代时期关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与唐代相去甚远,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趋于恶化。

  由于这些原因,长安城失去了作为国都的优势。五代时期是多事之秋,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都城建设。长安城既已毁灭,关中又如此残破,当然不如定鼎中原,在洛阳或开封建都。正因如此,五代时长安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下降为一般性的地方都会。五代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部地区成为历代统治者关心的重点。另一方面,关中地区的恢复速度很慢,到宋元时,依然是残破的景象。宋代西北用兵,关中之民“畜产荡尽”,十室九空,可见宋时关中尚未复苏。及至金人占据关中,长安一带再度遭受破坏。时人李献甫在《长安行》中写道:“长安大道无行人,黄尘不起生荆棘。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自然不会选择在关中建都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