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但问“西南”:通过民国旧报纸探寻西南联大的若干逸史

2018-01-22 11:05: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肖伊绯 责任编辑:黄伟佳 字号:T|T

  梅贻琦评价“三校有‘通家’之传统”,胡适自称“太老师”

  西南联大存在的八年时光,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46年11月1日,已各自复课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齐聚北平,举办了规模盛大、意义非凡的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庆典。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这里的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是以联大前身长沙临时大学的开课时间为起点的,即从1937年11月1日算起,至1946年11月1日,恰为九周年。

  虽然,实体意义上的西南联大——这所战时组建的庞大教育实体业已解散,但在抗战中缔造的联大精神,却让出席此次庆典的师生铭记难忘——梅贻琦、黄子坚、胡适等三校代表纷纷到会致辞,追忆过往,也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一笔珍贵的口述史史料。

  然而,笔者经年查阅相关著述,对此次庆典虽略有记述,却始终未见有详细披露者。向来对近现代文教事件记载甚详的《胡适日记》,也未有任何记录;此外,无论是胡适,还是梅贻琦的晚年忆述,也未见提及此事。这对后世研究者而言,当然是相当遗憾的。好在,1946年11月2日,北平《世界日报》曾以较大篇幅报道过“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可谓为西南联大校史补上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句点”。部分内容如下: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念日

  三校热烈联合庆祝

  梅贻琦首先致词谓:今天是西南联合大学九周年纪念日,今天三个学校,已经离开昆明,回到北平。八年来,我们都在昆明。现在感觉到非常幸运,全部又回来了,尤其大家聚集在这里……我们这个会,不应仅在形式上,需特别着重过去联合的战果,三校分开了,三校合作的精神,应该继续。因为抗战以前,三校已经有相同的教育方法,或者是大同小异,人事上有“通家”的传统。胡适之先生是清华的校友,清华文学院长冯友兰,是北大校友。南开秘书长黄子坚,也是清华校友,张伯苓在很早以前,曾任清华教务长,我自己在南开受过教。俗话说“亲戚远来香”,但三校越近越香……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