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蕴红楼之十:父权时代 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2018-01-06 12:46:59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贾母并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去批评儿子,相反,她刻意低调,事实上是把自己置于一种弱者的位置上来处理的,而她的这些指责、讽刺、反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概念即“孝”来展开,而母亲的这种批评,成为贾政(包括任何一个儿子)不能承受之重,除了苦苦叩头认罪,没有别的途径。

  第47回,贾赦意欲强娶鸳鸯,理由正如邢夫人说的:“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作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作房里人,也未必好驳回的。”

  而这件事情的处理,贾母同样诉诸的是“孝”。她对邢夫人说:“有鸳鸯,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该要去的,他就要来了,该添什么,他就度空儿告诉他们添了……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也没气可生了。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

  贾母并没有指责贾赦纳妾的想法,通过夸赞鸳鸯,含蓄地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由于有了鸳鸯的照顾,使她诸事顺妥,从而减轻了儿子、儿媳“尽孝”的责任,或者,在某种程度上,鸳鸯是在替代她的这些儿子、儿媳尽孝。这样即意味着,要把鸳鸯从她的身边弄走,那就是“不孝”。贾母当然不会把这个意思讲得很直接,毕竟,一个屋檐下过日子,有些话讲得太直白反而不好。

  这两件事情都理所当然地以贾母的胜利告终。由此,尽管有“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存在,可是基于孝道伦理,这并没有影响到贾母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围绕着事件的处理,既反映了老太太的聪明、睿智,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家族权力生态。进一步地,在同儿子的权力博弈中,贾母之所以得偿心愿,是因为同“男尊女卑”这一文化原则相比,“孝”是更高的原则,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对女性家庭地位的消极影响。由此,有学者主张,中国妇女的地位尤其是在法律上的地位,不能简单地、笼统地以“男尊女卑”的公式化的概念来理解。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