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科学” 光伏板重见天日

2017-12-08 14:48:41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沈辛成 责任编辑:黄伟佳 字号:T|T

  1849年,英国电力工程师威楼拜·史密斯正在为一家电报公司工作。彼时正值大建基础设施的热潮,电报的商业推广方兴未艾。美国人发送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的5年后,伦敦的电报公司杜仲橡胶公司就已经在着手埋设用于电报的海底电缆了。这条电缆,一头在英国东南部的多佛,另一头在法国北部的加莱,都是英吉利海峡沿岸城市,二者之间是英国到欧洲大陆的最短途程,电报电缆建在这里最为划算。不过,要制作一条大约48公里长的电缆,又是海底作业,还是花费甚巨。

  史密斯当时的任务,就是确保电缆在埋设入海前没有故障,免得返工再花冤枉钱。史密斯摸索出一套检验线路是否完好的办法:用电阻很大的半导体材料硒制作成棒,来检测电缆。作业是在大洋之中,肯定得加班加点免得发生不测,于是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史密斯发现,每次一到晚上作业,硒的电阻就很大,而一到白天作业,硒的电阻就变小,导电性变好了。

  史密斯就想:到底是光还是热改变了硒的导电性呢?于是他做了个实验:制作了一个开口可以滑动的暗箱,观察暗箱打开瞬间硒棒两端电阻的变化;箱中有水,水隔绝了硒棒温度的快速变化,但是并不隔绝光线。结果史密斯发现,根本不需要时间升温,一旦暴露在光线之下,硒的导电性就立刻增强。这个结果使史密斯得出结论:根据光强度的变化,硒的电阻会发生变化。

  多年之后,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查尔斯·弗里茨受史密斯的启发,设计出一种捕捉光能的新办法。弗里茨将硒板置于一块金属板上,再往硒板上覆盖一层用导电性极好的金属制成的半透明箔。1884年,弗里茨把这样的几块“电池板”连接起来,放在他纽约住宅的屋顶上,不出所料,弗里茨发现这些设备在发电。很快弗里茨又发现,不光是太阳光能使硒板产生电流,就连煤油灯也行。当时爱迪生点亮纽约所用的发电机是烧煤的,问世也不过3年,应用范围还很有限。弗里茨想,需要电的人那么多,发电厂却那么少,如果在偏远贫穷的地区,每户人家都能用太阳光发电,那将是多么大的市场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