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那些曾改变李安 昆汀人生的邵氏电影

2017-11-01 10:40: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夏秋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1962年,一部对邵氏、观众和后来的电影人都极为重要的黄梅调影片拍摄完成,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次年《梁祝》在台湾连续上映半年,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彼时台湾观众中有一位9岁的迷弟,多年以后这个受到启蒙的小男孩也走上了电影之路,他就是两夺奥斯卡奖的大导演李安。

  《梁祝》在第二届金马奖上夺得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音乐、最佳录音、最佳彩色摄影奖,同时也为反串出演梁山伯的凌波带来一座“最佳演技特别奖”。

  武侠暴力美学的邵氏电影,还影响了昆汀·塔伦蒂诺

  黄梅调电影卖座,连带使邵氏女星地位和片酬都要高于男演员。一直到胡金铨、张彻、楚原的邵氏武侠片盛行之后,这种情况才反转过来。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男明星在影片中居于主导地位,除了“武侠皇后” 郑佩佩一人可以与男星抗衡之外,香港影坛的女演员开始在重男轻女的模式下工作,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50年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几位重要人物梁羽生、金庸、古龙陆续推出重磅作品。60年代,香港社会因民生问题产生的积怨无处排解,在内地甚至全球政治动荡的影响下,暴力事件频发。此时,美国西部片、间谍动作片开始走俏,而黄梅调电影在李翰祥出走台湾后日渐没落。英雄主义的武侠暴力美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胡金铨的《大醉侠》、《龙门客栈》和张彻的《独臂刀》、《金燕子》使邵氏电影改观,一扫长久以来的脂粉气,实践了邵氏倡导的“武侠世纪”。

  美国电影怪才昆汀·塔伦蒂诺早年在音像店打工时接触到邵氏动作片,也影响了昆汀日后电影的风格。他将邵氏兄弟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SB”用在了电影《杀死比尔》中,作为对邵氏电影的致敬。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