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了多少“装备”来读“红楼梦”?

2017-10-20 06:41: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吴菲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就这点来讲,我们了解了读《红楼梦》的困难,我们可以怎样训练自己。当然后续都是每个人自己的能力,每个人因自己的兴趣,因自己的才性,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但是超越自己,永远是我们存在最终极、最有意义的目标。

  现场提问

  提问一:我比较好奇您在治学的过程中方式是怎样的?您如何处理庞杂的材料?是笔记还是有助手,还是像FBI用白板,能够把这么多庞杂资料汇总起来?您在书斋里面治学的方式是笔记式的还是卡片,这么多的东西怎么能够组织在一起?

  欧丽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方法,我是根本不同的,因为我读到哪一本书,我会把其中的精华摘录出来,让我的助手打字建档,因为打字建档我才知道我读的精华有哪些。但是到后面当然还是会忘记,所以有时候建完档以后回去再看,有时候我会发现三年前这段话很有用,我又把它拿出来,但是忘记了没办法。所以人力有限,人智也有限,我只能尽我的能力把我读过的东西留下来。我总觉得做学问真的有很多的运气,但是运气的前提一定是要踏破铁鞋无觅处,把那些点点滴滴累积起来,它就会自己形成一个体系,什么时候对你产生作用就看老天的安排。

  提问二:张爱玲她不看后40回,蒋勋老师讲《红楼梦》也觉得后40回改得非常不好。唯一觉得后40回不错的就是白先勇老师。您怎么看后40回,《红楼梦》我们该怎么读后40回?

  欧丽娟:我看到学术界的状况是这样的,通常来讲,非常欣赏后40回的,大部分是美国那边的汉学家,他们都是这样谈。但如果我们是在华人文化体系里成长起来的,通常就会不怎么欣赏后40回。我想可能美国汉学界他们所受到的训练是语言文化的不同,切入的时候他们判断不一样。如果问我自己的话,我个人觉得后40回有很多地方当然跟前80回有落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