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年丰村:乾隆题诗话年丰

2017-07-01 09:36:25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今年80岁的胡振山既是花会骨干,又是苇编艺人,他说,自己从12岁起开始编席,还会编筐、锅盖等日用品。康景海一家四代都从事苇编,其祖父康成顺是有名的编织匠,曾经带过两代徒弟。康家就有13人会编席。早年间密云县设有芦苇编织品集市,村里人逢集就背上苇席去赶集。

  过去,农村用“席”的地方很多,盖房要用苇箔,囤粮要用茓子,土炕要铺炕席。俗语说:“炕上没席,脸上没皮。”炕席关乎脸面,再没钱,过年也得换领炕席。苇席韧性强,经久耐用,需求也大,这一产业在北年丰村一直很兴盛。

  编织苇席前后要经过5道工序:投苇子、破篾子、湮篾子、轧篾子、编织。常用的工具有木汆子、破篾刀、缲刀、拨席刀和五尺杆。常见苇席的编织花样有格纹席、三纹席、花席,格纹席结实美观,编织起来较为费工。三纹席和花席好看但不结实。

  由芦苇秆到编成席看着容易实则很难,包含着织席人的苦辣酸甜。芦苇一般在秋天收割,冬闲季节开始编织。上冻前在院子里编,上冻后就挪到自家炕上编,手快的一天能编一张半席,手慢的起早贪黑也就编一张席。编席人从早到晚蹲着干活,实在蹲不住了只好跪着。编一冬席,手指都磨出了茧子,长期编席的人,小拇指都是弯曲的。

  老一代编织艺人一般都有绝活,有的由师傅传授,有的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康贵在老艺人中就非常有名,他不仅能编多角席,还会编八仙桌。他在口外扛活时,东家屋内有一明柱与火炕相连,想让他编张席把柱子也包上,结果他给编了条龙盘柱,东家非常喜欢。

  1953年,北年丰与南年丰、西树行三个村联合成立了席社,专门组织村民编席创收,结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作坊式经营方式。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队、生产队的集体收入主要靠编织苇席,当时一领席卖四五元钱,全村每年可出产苇席6000多领、苇箔40000多斤。芦苇编织收入占社员分配的40%以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