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不丧志谢子长 红色陕北创始录

2016-12-30 07:55: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楠 张化民 责任编辑:大黄 字号:T|T

  尽管付出了伤痛代价,河口的敌军也受到重创而逃离。这颗黄河边上的“钉子”终于被拔掉了。至此,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牺牲、余威

  红色陕北的创始者

  谢子长受伤后,为防备敌人的搜捕,需要经常转移。生活艰苦,环境恶劣,没有医生,缺少药品,谢子长只能用南瓜瓤子敷在伤口上止痛,有时候连顿热饭都吃不上,只好搞到什么就吃什么。很快谢子长旧伤未愈又添并发症,不久便已完全不能起床。

  1935年2月21日晚上9点多,谢子长去世。

  为了避免影响军民的斗争情绪,组织上决定对谢子长的逝世绝对保密,不开追悼会、不发讣告,家属和战友们都不着孝服,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发布命令、内部行文、公文落款,仍然沿用西北军委主席谢浩如(子长的字)的名字。

  谢子长下葬那一天,天上下了一场大雪,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房顶树梢,白草头上都是一片白。人们说这是百草吊孝。

  此时,正值敌人对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刘志丹属下带队去打游击、开辟根据地时,刘志丹常会嘱咐:“到了那里,你们还要打出老谢的旗号,说你们是谢子长领导的红军,是子长同志派你们来的,这样就能给群众壮胆,使群众受到鼓舞,同时,敌人一听到老谢还活着,必然会闻风丧胆,这么干对革命有利。”从1935年2月7日到同年7月5日,刘志丹指挥红军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红军发展到了九个团,游击队发展到四千余人。至此,谢子长生前为西北根据地建设和革命发展制定的最后一个规划得以实现。谢子长去世后,为了永远怀念他,安定县被改名为子长县。至今烈士的英名仍印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

  这块西北革命根据地,北起长城,西至环江,南抵淳耀,东临黄河,辖三十余县,约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100万人口。这样的规模也使得长征中的党中央、毛主席知道了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确立在陕北落脚。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西北根据地——红都瓦窑堡,从此,由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等浴血奋战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我党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成为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