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许世友亲命儿子打造棺材 称战死就用

2016-10-11 13:36:36 来源:环球网 作者:郑丽霞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那一段时间,许世友散步的时间明显比在南京军区时减少,也很少去打猎了,没事就坐在屋里认真习读《红楼梦》。许世友看书也显得极其耐心和投入,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握着红蓝铅笔,每天看完以后,就把精彩的诗词背下来,在大家面前“卖弄”一番。在开常委会的时候,许世友也会时不时宣布:“我已经看了第一遍了。”“我已经看了第二遍了。”

  一开始,许世友读的是一种小本子的《红楼梦》,后来中央寄来了线装本《石头记》。许世友年龄大了,眼神有些不太好使,看了一段时间后,他把秘书孙洪宪喊到面前,把书往他面前一推:“小孙,你先看,把精彩的地方给我抄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孙洪宪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就是夜以继日地读《红楼梦》,抄《红楼梦》。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稿纸——16开大,每页只可容纳120字,字体明显大多了,许世友对此相当满意。到孙洪宪离开许世友,他抄书的稿纸堆起来足有半尺多厚,每次看完一部分,许世友都会在稿纸空白处签上一个大大的“许”字。就这样,孙洪宪陪伴着许世友完成了毛泽东交给他的读书任务。当时,有人“揭发”:许世友不服从毛泽东指示,看书还要秘书帮忙!许世友引用毛泽东名言反击:“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公允地说,许世友学文的效果还是有的,连诗都能做了。1976年春天,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对“四人帮”不屑一顾的许世友写了《莫猖狂》一诗。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形象地把三落三起的邓小平比喻成诸葛亮,表示了坚决要保护邓小平的决心。

  遣子造棺

  20世纪50年代初,许世友将军的家乡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坡陡,原始林木参天,道路不通,几乎与世隔绝。家乡需要公路,但苦于无钱维修,而部队需要木材,无路也难运出。这时,将军做了牵线“红娘”,派出一个工兵团,首先修起了公路,运出了部队伐下的100亩红松。这样,部队和家乡各有所得。1976年,许世友的七十大寿在广州度过。七十大寿后,许世友的大儿子、专程从河南新县老家南下拜寿的许光在广州多住了两天。许光童年在奶奶膝前长大,许世友嘱托儿子如有红松,要买两棵。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