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戒毒往事:张学良打吗啡戒鸦片

2016-06-01 09:14:28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可想而知张少帅这次戒大烟的结果:他对吗啡形成了药物依赖。

  这种药物依赖应该不轻,齐邦媛曾回忆,父亲齐世英见到的张学良“身上打吗啡都没有洞了,没有地方下针了”。

  而在项美丽的世界里,“烟瘾”并不是多大的事情。邵洵美觉得“抽鸦片可以治哮喘”,还劝项美丽“像我们这样有许多事要做的人,不是那种会上瘾的人”。

  她沉浸在与爱人吸云吐雾的世界里。他们共同把沈从文的《边城》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翻译为英文。因为邵洵美,她与中国的知识界广泛交往,也深入到了传统大家庭的生活中。她写出了一篇篇颇受读者欢迎的上海故事。西方的书评家评论项美丽“不像其他一些作者,只是坐在黄包车里往上海花园桥走了一遭,就说他们了解了中国”。

  然而,项美丽并不能永远躲在上海租界的繁华温柔乡中。作为记者,当一个去重庆采访的机会放在面前时,她必须认真地考虑自己的烟瘾问题了:当时的“国民政府”新颁布了法案,吸鸦片有可能被枪毙。

  项美丽很清楚,自己已经对鸦片上瘾。

  1933年,没守住热河的张学良辞职下野。他的第一站行程,就是住进上海一家德国医院,开始尝试再一次戒毒。很多年后回忆这件事,他还笑着回忆自己副官对大夫说的话——颇像如今清宫剧里皇帝对太医的万能嘱咐:“他要是死掉了,你可活不了了”。

  少帅这次戒毒所遭受的痛苦可能不亚于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外国医生没再为他提供特效药。一种说法是,张学良被绑在床上,无论如何呼喊挣扎都不能再接触吗啡。而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没法细细说那个过程,总之,“昏迷了一个礼拜差不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