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人年度感受】服贸会参与者:把马尾绣技艺传下去,是我的幸福所在

2020-12-07 16:05:0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简宏妮 责任编辑:李弋 字号:T|T

为什么要坚守——十个人的2020年度感受 

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2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国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坚守!

为什么要坚守?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本组系列报道,我们聚焦十位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听听他们的坚守故事。

QQ截图20201207155430.png

韦桃花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继承人

  我出生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今年56岁。我3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马尾绣的相关技艺。从用马尾捻绣线开始,到自己设计图案,再到在布上一针一线地缝绣,每一道工艺,我都烂熟于心,也都喜爱不已。没想到这种伴随我长大的传统技艺,会改变我的人生。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2006年,我在三都县城开办了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我是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现在公司员工、计件绣娘加起来有1万人。2006年,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贵州省文化厅授予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8年8月8日,我代表水族来到北京,在奥运村的祥云小屋里,向全世界展示水族马尾绣的魅力。

  今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但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激动——“服贸会”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被评价为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号灯”,而我,则有幸代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几千名绣娘,把我们亲手缝制的马尾绣手工艺品带进了服贸会。在贵州展厅进门的位置,我每天坐在那里,等待喜欢它们的人来带走它们。

  2018年开始,公司开展了20多期马尾绣技术培训,培训绣娘2000余人,其中水族贫困妇女1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带动1万余人从事马尾绣生产制作。手艺好的绣娘每个月的收入能有3000多元,我为她们感到高兴。

  我有3个孙女,最大的12岁,她5岁的时候就跟着我到北京798园区表演马尾绣。不久的将来,两个小孙女也到了我当年学习马尾绣的年纪。作为祖母,也许我不能留给她们很多财产,但我可以教她们捻绣线、描图案、飞针走线,我可以把毕生的马尾绣技艺都传给她们,再经由她们传给下一代。这种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就是我的幸福所在。

IMG_5583(20201129-125716).JPG

  (《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 简宏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