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诞辰110周年:人生万事如围城

2020-11-21 15:38:5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苏枫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020年11月21日,是钱钟书先生诞辰110周年。钱钟书和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先生一起,代表了20世纪中国学术的最高成就。

1605944274888357.jpg

  文 苏枫

  今年是钱钟书先生诞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响,纪念活动较少。这样的平静,倒是符合钱钟书先生本人愿望的。先生一向反对借他之名组织的各种活动,甚至不赞成研究其创作。1998年在88岁米寿之年更是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不留骨灰。

  钱钟书和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学者一起,代表了20世纪中国学术的最高成就。他被称为“三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天才”,“营造巴别塔的智者”。他与夫人杨绛同甘共苦,携手走过了一个世纪。

  爱情的味道

  杨绛初晤钱钟书于清华园,那是1932年春天。杨绛借读于清华大学,因而结识这位“数学零分,外语则无师自通”的清华才子。

  杨绛在隔了半个世纪后回忆说:“我初识钟书的时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 1935年夏,钱钟书与杨绛结婚,双双从上海启程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

  1937年5月,独生女钱瑗出生于牛津。她出生时浑身青紫,经护士抢救才活了过来,这是在牛津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婴儿。护士们因为她啼声响亮,便给她起了个有趣的代号:Miss Sing High(高歌小姐)。

  一直想要个女儿的钱钟书十分欣喜,一天来了医院四趟,真是有点手足无措了。他仔仔细细地看了女儿,很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此时的钱钟书,其实正在紧张地准备论文答辩,他仍旧每天到院探望,直到妻子出院。

  杨绛出院那天,她回到家里,公寓虽然一团乱,却充满一股熟悉的香味,灶上炖着一锅泛着金黄色油光的鸡汤,汤中有点翠绿,那是钱钟书特意剥的嫩蚕豆瓣——那是他和妻子的家乡无锡,在五月会吃的应季风物。他盛好鸡汤,端着催她喝下,那一刻,她记了一辈子,很多年过去,他已驾鹤西去,女儿也撒手人寰。她还是记得那个中午,她喝着鸡汤,他看着她。

  人生的知己,有时候可能不在学问,而是体现在一粥一饭,点点滴滴。

  过日子,钱钟书绝对不是甩手掌柜。生育之后,因为杨绛贪睡,每天早晨的早餐,便由他全权负责。他煮好鸡蛋,烤好面包,又煮好牛奶红茶,更有黄油、果酱和蜂蜜,用早餐小桌,直端到杨绛的床前,妻子“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

  钱钟书的早餐套餐中,最拿手的是红茶,他喜欢喝印度产的立顿茶叶,后来回国,喝红茶的习惯改不掉,国内却没有立顿红茶,钱钟书便用三种红茶掺合在一起做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

  1998年,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发现家里还有没用完的“三合红茶叶”,一时感慨万千,她想起1972年,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钱钟书以前做早餐,用的是煤球炉里现成的火——他并不会划火柴。杨绛以为这顿早餐恐怕吃不成,结果不但照常,甚至还有难度颇大的家乡小吃——烘猪油年糕。先生钱钟书表面若无其事,只等妻子来问:“谁给你点的火?”

  “我会划火柴了!”这是钱钟书生平第一次划火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