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人廖理纯的两把“铁锹”:一把植树在沙地 一把耕耘在书本

2020-06-17 16:48:30 来源:央视网 作者:于晓丹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从八万棵树苗全死光到存活率95%,用程序员思维解开种树难题

  “樟子松能长这么高基本上在七八年往上了,但是因为水分、肥料的原因,有些无法存活,第二年可能还会有死亡率。所以两棵小树苗,最后能有一棵长成大树,我们就很欣慰。”廖理纯指着几棵已经长到半人多高的樟子松说。

  在试种过杨树、榆树等许多树种之后,廖理纯最终选定樟子松,这种树抗旱耐寒,适合在盐碱地种植。

  别看现在讲起植树的经验来头头是道,互联网出身的廖理纯最开始时完全是个门外汉。

  廖理纯的第一个绿化基地就建在了浑善达克沙地。他专门向牧民租用了800亩土地,又从辽宁种植中心陆续运来上万棵树苗种到了林场的苗圃中。

  为了选择适合树苗生长的湿润土壤,无论走到哪里,廖理纯都习惯性地挖一个一米深的沙坑,测试一下沙子的湿润度:“挖到一米左右,可以把底下的沙子攥在一起,那就有足够的水分。”

  至于判断土壤有没有盐碱,廖理纯采用的则是最原始的方法:尝!用廖理纯自己的话说,这实在是唯一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树坑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成活率,经过廖理纯和团队的反复试验,他们发现树坑的最佳深度在40cm到60cm,宽度为40cm。种下树苗后,再浇灌满满一桶定根水,就可以保证小树苗的根系牢牢抓紧地面。

  “树苗刚刚恢复生机,这个时候是最渴的,没有充足的水分,就会特别危险。我们当时没有在意这个解冻水,晚浇了半个月,有八万棵树苗都没能存活。”

  吃一堑长一智。现如今,廖理纯已经为这片沙地的四个绿化基地修建了开口井,每天运水车穿梭在沙地之间,即使在干旱季节也能让树苗迅速补充水分。

  就这样,廖理纯利用自己的程序员思维,将植树过程中一个个微小细节总结成一系列操作,树苗的成活率甚至能达到95%。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