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探索海洋更深处

2020-06-03 17:30:5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苏枫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深海重器:蛟龙探海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提高海洋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任务与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

  最近十年来,我国的深海技术实现了跨越,以“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号”为代表的“三龙”体系成为资源勘查的主力军。

  “海龙”“潜龙”和“蛟龙”被称为“蛟龙探海”工程,是我国的深海重器。

  2018年至今,刘峰所在的中国大洋协会全力推进“蛟龙探海”工程实施,大力推进“三龙”变“七龙”——在“三龙”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深海开发的“鲲龙”、海洋数据进行云计算的“云龙”以及在海面进行支撑的“龙宫”,更好地推进了大洋工作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刘峰组织国内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完成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本体系统和水面支持系统的研制,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批潜航员的选拔培训工作。

  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组织参试队员制定各种海试预案,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带领来自全国13个单位的170多位参试队员战风浪、攻难关,完成了“蛟龙号”1000米、3000米海试工作。

  2010年“蛟龙号”在南海开展3000米海试,刘峰亲临一线,与海试队员同吃同住,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当“蛟龙号”还在300米试验海区对验收项目进行考核时,南海的西南季风已经对试验海区构成了威胁,向阳红09船被迫返航避风,试验被迫中止。刘峰立即召开现场指挥部会议。当时,现场气象员预报很长一段时间内300米海区海况难有好转,而按照计划,300米海试完成后才能开展3000米海验。如果继续避风,一方面试验经费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海试队员的状态和士气将受到很大影响。

  为此,刘峰组织指挥部的同志们研究了技术细节,提出了先在3000米海区有条件地开展部分试验,然后再到300米海区完成后续试验内容的具体方案。按照现场方案,海试团队及时躲避了西南季风,并率先突破了3000米的下潜深度,并在返航途中,完成了300米海区其余的验收内容。

  正是刘峰对潜水器状态的全面了解和果断决策,促成了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在短短11个月的时间内,从零到3700米水深的巨大跨越。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海试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日、法之后第五个具备3500米深度载人深潜科学考察和海底作业能力的国家。

  刘峰带领下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海试团队被科学技术部评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

  2011年7月1日,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海上试验任务并顺利返航。“蛟龙号”第一次给中国人传回了海底5000米以下的真实图像。

  2012年6月24日,中国人在同一天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级海试大获成功。

  下潜至7000米,说明“蛟龙号”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这个深度已经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的99.8%,剩下的0.2%被称为深渊,是全球海洋深度的极限。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任王晓辉说:“7000米海试成功说明我们具备一种手段去探查、取样,具备了解这个深度海底世界的能力,而海洋里任何一个未知的地方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科学意义。”

  蛟龙号海试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国载人深潜英雄集体称号,八位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的试航员被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称号。2013年5月,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会见了载人深潜先进工作者代表。

  时至今日,刘峰依然记得,领导人与受表彰代表亲切握手,勉励大家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成绩。“那是对载人深潜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海洋工作者的鞭策和鼓舞,也吹响了‘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的号角。”

  每一次深潜,都是一次超越

  2017年,是“蛟龙号”服役的第十个年头。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从青岛出发,跟随母船“向阳红09号”进行了18302海里的航行。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部委正司级事业单位,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青岛即墨市,项目占地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于2014年建设完工,2015年开始业务化运作。这里是“蛟龙号”的技术保障中枢,承担着“蛟龙号”的日常维护维修,帮助其成功完成了大洋的科考任务,还先后为中国自主培养了数位深海潜航员,他们中有人已经成长为“深潜界”的旗帜性人物。正是刘峰力主提出了建设国家深海基地的方案并获准建设,也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国家深海基地的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直到国家深海基地的主体建筑封顶,他才根据组织的安排,重新返回北京,主持中国大洋协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了却了他日夜梦想提升国家深海探测能力的一大心愿。

  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面向全国的具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十年来,“蛟龙号”足迹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西北太平洋,收集了大量珍贵样品和数据。

  “蛟龙号”将五星红旗插进3000米海底、将科研的触角深入到海面下7000多米,创造了人类征服海洋极限的新纪录。和航天人一样,以刘峰为代表的蛟龙号团队,在另一个维度和空间,演绎着中国力量,他们是中国人海洋强国梦的卓越先锋。

  迄今为止,人类探索过的海洋只占总量5%,而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70%。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中,畅想海底有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在纪录片《深潜》中,中国首批潜航员之一傅文韬说:“海底很美,形状各异的小鱼、好大的海星、成群的龙虾,它们自由自在地畅游,让整个海底世界如梦幻一般。科考非常顺利,我们还首次获得了2条雅浦海沟狮子鱼样品,狮子鱼在深渊海底游起来动作优美,两个张开的鳍像飞翔中鸟儿的翅膀。”

  载人航天经历了几代航天人,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而刘峰陪伴“蛟龙号”走过的这十年,只是我国深潜事业的第一代。

  刘峰说,以“蛟龙号”为代表的中国深海勘查装备技术体系已经形成。“蛟龙号是当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它的研制与应用,极大地提振了我国自主研发深海重大装备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等深海重大装备的立项。”

  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龙”潜入大海,万米深海载人潜水器已在试验之中。

  刘峰表示,中国的载人深潜装备正在向全海深、谱系化方向发展。“蛟龙号”带动了深海装备的发展,推动了深海装备研发所需的深海功能材料、深海装备制造工艺以及深海通信与导航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发展。

  叶聪说:“‘蛟龙号’是目前国内有着丰富应用经验的深潜装备,不仅反映在载人下潜深度、下潜次数上,而且通过它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深潜主力军。载人潜水器的发展是中国深海科技的集中体现。 ‘蛟龙号’,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创造新的‘中国深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

  2011年,刘峰当选当年的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颁奖词中写道: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负责人、总体组组长,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5000米海试现场总指挥。20世纪末,刘峰最早提出了发展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建议,并为之不懈努力,追求始终。刘峰,见证着我国深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的海洋强国梦贡献着全部的热情和智慧。

  “‘蛟龙号’是我国载人深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只是一个深海装备,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赶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进军深海的号角。”刘峰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