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龙旭:大国铸“剑”人

2020-03-25 14:27:12 来源:央视网 作者:孙洁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火箭军某旅进行实弹发射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杰摄)

肖龙旭科研近照 苑新景摄

  肖龙旭算是一个新闻人物,作为我国著名的导弹专家,他没少出现在媒体上。但近距离采访,记者却发现了一丝不同——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头发有些乱蓬蓬的。

  然而,正是这位看似不修边幅的军人却在31岁时,就统领一支规模庞大的“科研集团军”,多次立功受奖。更牛的是,他的科研生涯屡创第一,先后荣获首届发明创业特等奖、首届国家创新争先奖章、首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去年,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肖龙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科研创新就是要聚焦实战需要,提高导弹武器作战运用的极限。只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提高武器装备战斗力。”

  紧盯战场,科研征途无禁区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神州沸腾,举世瞩目。

  此时,远在山东老家的肖龙旭激动万分,这时正是他填报高考志愿前夕。填报志愿时,他几乎想也没想就填报了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并以全市第一名成绩进入导弹专业学习。从此,他的人生便和我国的导弹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清楚地记得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35个生日。

  那天,年轻而又神秘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次雄姿英发地踏上“神州第一街”,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那一刻,十里长街沸腾了,神州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惊了。

  此时的肖龙旭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研究所不久,他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他能在共和国导弹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一次参加某型号导弹试验发射任务,指挥员下达“占领阵地”口令后,发射车还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才能点火,发射准备时间较长。

  兵贵神速,无快不胜。肖龙旭当时就萌生了缩短导弹发射准备时间的想法。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演,他提出一种全新制导控制方法。那年,他刚刚30岁。

  实现该技术需要改造弹上控制系统和地面测发控系统。对此,许多人不理解,不少专家也认为有风险。面对巨大压力,他咬定青山、迎难而上。在首长和机关支持下,该项目被军委批准立项,并被列为全军重点项目。

  “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年轻的肖龙旭带领科研团队最终创造了奇迹。这一成果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某项技术是各军事大国追逐超越的一个科技制高点,涉及专业学科多、技术难度大。上世纪90年代开始,肖龙旭决心闯一闯这个“禁区”——这项研究要改造导弹控制系统软件,在导弹的“大脑”上做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创新必然会有失败的风险。我既然是搞导弹技术的,就要敢于攻克那些制约武器战斗力提升的难题。”肖龙旭下定攻坚决心。10余年间,他带领团队连续开展专项研究,实现了导弹武器技术的重大创新,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某型导弹经飞行验证并定型列装,作战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