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故事】动起来的“黑板”——新疆和田地区一中北京援疆教师张文彬的故事

2019-07-11 21:09:4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马镇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1562850538399230.jpg

新疆和田地区一中北京援疆教师张文彬(中)

  校园里雄阔的教学楼,标准的运动场,恬静的小树林,笔直的林荫道,当你进入到和田地区一中校园时,是不能不被这所边陲小城学校的美丽与现代气息而赞叹的。毋庸置疑,这是国家多年支援新疆建设的结果。这所学校不仅是新疆自治区的重点中学,而且招收的是百分之百的维吾尔族学生。无论教室内还是校园中,孩子们礼貌、谦恭、庄重,望着你的眼睛总是闪动着聪慧与天真的目光,让你不由自主为他们散发出的独到气质而欣喜。他们不输北京任何学校的孩子。

  2018年9月初,张文彬作为北京支教工作队的一员到了和田一中。他从少年时代便向往神奇的西域,现在他告别了母亲、妻子和两个年幼可爱的女儿来到新疆,怀着的则是完成传递薪火的历史使命。采访中他告诉我,早已沁入肺腑的援疆情结让他出发前便做好了从思想到行动如何为维吾尔族孩子传授知识的准备,当进入校园看到环境如此之好,方感到雄心是需要沉淀的。

  志怀高远的人从不会停滞发现与思考。由于他能力与精力的胜任,先后出任了学校教导室主任、教研室指导员,教师国语培训强化班副班主任,还担负了初三的化学课。他的故事就是从第一天为学生们上课开始的。

  接手教学班后,他发现学校的化学课竟无实验给学生们做。因为边疆特殊情况的化学药品管制政策,实验药品近乎没有;仪器也不全,有的仪器甚至还封着没开包,根本无法开展实验课。化学是通过实验给予结论的学科,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譬如红磷燃烧是什么颜色,描绘的语言再生动准确也不似实验中的亲眼所见,就像沙漠,只有站在沙丘上你才体味到它的浩瀚与严酷。

  更令他不适应的是,塑料黑板上的板书写不清楚字,后排学生读板书非常吃力,这令老师的板书浪费了许多时间。由于没有辅导资料,还要在黑板上给学生出课外作业题,学生再抄写,完全挤掉了课堂的练习教学,致使大大减少了每节课的课容量。他曾想到了多媒体教学,因为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视机,但一了解,虽然不少教室曾经配有多媒体,可从没有使用过,现在也已年久失修无法利用。

  实际上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教学观念的陈旧。百年前西方现代学校传到中国,与中国书院教育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式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教育援疆的重头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向边疆学校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出现问题是勤于思考人的兴奋剂,张文彬开始思考了,没有实验的化学课怎样才能上好呢?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能做点儿什么呢?他不断地询问自己。

  为让读者更了解张文彬的思想,我先讲一个曾经发生的小故事:

  2011年3月,日本大海啸破坏了福岛核电站,核燃料泄露污染了沿岸海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随之在我国境内竟引起了一波抢购碘盐的风潮,民众一怕将来的海盐吃不得,二传碘盐可以防辐射,于是不仅大型超市,连路边小店的碘盐都被抢购一空。中国知识分子的守节、爱国、济世的使命品质让张文彬坐卧不安,他是个小人物,可自认是个化学教师,有责任出面帮教民众解惑。于是他做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用化学知识给学生讲解抢购事件中那些不科学的传闻。学生虽是小众,但反响强烈,很快用学得的知识影响了周围一大批人。

  张文彬总像一个斗士那样生活着,这次我们看看他是如何面对问题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