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英雄石光银:为治沙他曾负债累累、四次搬家甚至痛失爱子

2019-04-18 14:29:12 来源:央视网 作者:王甲铸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治沙英雄石光银。 (记者 王甲铸 摄)

治沙英雄石光银。 (记者 王甲铸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甲铸)在陕西,有两张辨识度极高的面孔,一个是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另一个就是治沙英雄石光银,他们的脸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布满皱纹,又都透着倔强和不屈。

  石光银的不屈和倔强和沙漠有关。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就是干一件事:治住沙子。为此,他曾变卖家产、负债累累,也曾四次搬家,甚至痛失爱子……几十年来,总有人问起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石光银的回答一直没有改变:治沙这个事不能这样算账,这是根本,是为子孙后代考虑。

  幼年时便暗下治沙决心

  1952年,石光银出生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定边县。因为沙尘侵袭,幼年时期的石光银曾随父亲9次搬家,也曾经在一场沙尘暴里被卷出30多里地,3天后才被父亲找回,而和他一起的小伙伴却就此失踪。

  因此,在很小的时候,石光银的心中就暗藏下了治沙的决心。

  20岁时,石光银担任了公社大队队长,开始带领村民在荒沙里种树,让久居“不毛之地”的家乡出现了第一片绿洲,也打破了人们认为沙窝里栽不活树的观念。

  1984年,为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允许个人承包治理林场、荒山和沙地。石光银在亲友的极力反对下,辞去当时担任的农场场长职务,成立全国第一个股份制农民治沙公司,与政府签订了3000亩荒沙的承包治理合同,成为全国首位承包沙地治沙的农民。

  多年之后,回忆起自己最初的决定,石光银说:“太穷了,不治沙就什么都干不了,没有退路。”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谢安鸿在谈及包括石光银在内的一批治沙英雄时评价:“为了生计,为了农田能够种出庄稼,为了保护农田,治沙就是为了生存而自发的一种行为。”

  时间回到35年前,石光银不仅缺人力,缺技术,更缺资金,仅买树苗一项,就需要资金10多万元。为此他卖掉了家里的84只羊和1头骡子,还四处借贷,一共凑了12万元投资买树苗,并联合7户村民,与他们一起治沙。经过一年艰辛劳作,加之这一年雨水充沛,治理区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这是石光银正式治沙的第一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