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随:一位经济地理学家的扶贫路

2018-12-03 15:5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齐芳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转型期亟须破解的重大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问题。”刘彦随说,作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客观反映农村发展的真实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他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2015年,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刘彦随接下了一项重大任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他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没有先例、没有标准、没有平台、没有人员……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刘彦随说:“当时我没想太多,领导让我来牵头,我就爽快答应了。我想,这不仅仅是一项科研任务,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从起草方案、组织队伍、培训人员、实地调查,到建立指标体系、研制调查问卷、制定标准规范、开发技术平台,刘彦随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创建评估调查的“两制度三系统”机制,保障评估调查的每个环节、每个数据、每个问题都规范、准确、客观。刘彦随说:“第三方评估服务支撑国家脱贫攻坚考核与决策创新举措,是党的扶贫政策落实成效的‘质检仪’。往小了说,关系着每家每户的生计和群众的心愿;往大了说,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第三方评估的程序与结果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作为专家组组长,刘彦随带领1700多人的团队,连续4年圆满完成了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及全国首批贫困县退出评估重大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及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员大部分是从事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了保证评估方法、标准的一致性和公信力,在评估调查之前,要系统开展业务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刘彦随设计了“六个一”工作法:调研员进村入户时要携带一套问卷、一部照相机、一台摄像机、一支录音笔、一个定位仪、一幅高分地图。他说:“接地气才有底气、有深度才有高度。在实践中只有发挥团队智慧,积极探索新技术、总结好方法和写出好报告,才能有效支撑真评实考、以评促改和科学决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