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艺术家曹灿:从“小喇叭”到“老玫瑰”

2018-07-10 15:57:5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红艳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我们那个年代的演员,从年轻时开始都是有追求的,组织上对培养青年演员有一种责任感,给我们下单子,规定每年读多少书,每周还要安排业务学习。我们每天早上都会练功,到一定阶段之后,要写艺术总结,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曹灿陷入深深回忆中。那时候,演员们很敬业,“每次演出前,我都会把作品从头到尾捋一遍,有没有新的感受?新的想法?不能只是上一次的翻版、复制。散了戏之后,我们还要开会,总结得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质量啊!”

  言罢,曹灿又仿佛自言自语:现在的剧院,估计可能没有这一套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大家都急着想出名。我们那会儿,把剧院真是当作艺术殿堂,无论大角色,还是小角色,都特别认真对待。‘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我们奉行的艺术信条。”

  活到老、学到老,是曹灿奉行的另一信条。他当年录制白居易《琵琶行》,自我感觉不错,之后还出版了光盘。但后来经过一些时日,发现有些地方读音其实是错的,“比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里的‘转’字,我读的是三声,后来一琢磨,意思不对啊,应该是四声才对。如今,我再朗诵这首作品,就改过来了。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感性接触、理性分析、实践检验,是我播讲作品必经的三关。”

  同样是《琵琶行》,随着年岁增长,曹灿也更参透了作品内涵,“比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她为什么迟?因为有顾虑,觉得自己身份低贱卑微,所以犹疑不定,不知该不该说。于是我就在‘欲语’和‘迟’之间加大了停顿,表现犹疑感,这样的话,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态就充分表达出来了。”

  除了朗诵艺术,曹灿也曾涉猎影视剧拍摄,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塑造邓小平的形象。在电视剧《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曹灿饰演年轻时的邓小平,当时50多岁的他已有抬头纹,每天早上要四五点钟起床化妆,用胶水把皱纹填平。而为了在神态和气质上贴近人物形象,他阅读了大量资料,只要电视上出现邓小平的镜头,他就仔细观摩、琢磨,还找来邓小平的讲话录音练习发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