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为实验动物这门“小学科”奔走33年

2018-03-07 11:31:25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央视网消息:从条件反射规律的发现到大脑半球分工原理,从遗传物质的发现到基因打靶,从抗原抗体反应发现到疫苗研制,近百年来人类每一次认识生命、战胜顽疾,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幕后的默默奉献。

  实验动物学科也被誉为“生命科学大厦的地基”“人类战胜疾病的试金石”,是国家科技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柱”,而我国这一支柱性工程的总建筑师,就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秦川教授。

  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秦川将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作为自己的科研使命,用33年的潜心耕耘,把一个国内零基础的小学科做出了大学问,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

  揭开SARS病原体面纱

  上世纪90年代,秦川从日本学习回国后,面对国内实验动物学科全面落后的现状,她没有抱怨、没有等待,更没有到国外寻求更好的专业发展条件,而是钻进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狭小的实验室里,没白没黑地进行科研探索。

  很快,秦川敏锐地发现老年慢性病,尤其是老年痴呆症将会成为未来人类健康的焦点。而彼时,我国作为全球该病症增速最快的国家对此的研究却远远落后,其根源之一就在于动物模型的缺乏。为此,她利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2003年SRAS疫情突然袭来,国家紧急部署了防治非典工作。然而,没有动物模型就无法确定病原,无法追溯病毒来源,就没有疫苗和药物,无法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由于SARS是烈性传染病,所以实验必须要在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病原体不会外泄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里进行。秦川临危受命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攻关项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