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做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城市生活

2017-12-01 16:44:0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周甜 责任编辑:武金洋 字号:T|T

  网友替青山周平感到可惜,不过青山周平倒不是很在意。“我当然希望他们的房子好看,房子不好看了,有点可惜,但我的设计重点并不在这里。个人住宅的好看与否不直接指向城市和社会的问题,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北京老城区这样的房子能否可持续,保有原来比较好的生活方式。”青山周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青山周平自己的家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北端,特意选了朝南的房间,在这个面积只有40平方米的家里有一处面积不算大的院落,在他看来,阳光和空气对于住宅的意义远远大于好的家具和建材。邻居会把盆栽放到他家的窗台上,把衣服晾在他家的院子里,邻居家的小朋友会在晴朗的午后来这里玩耍。邻里之间,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交流,是青山周平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

  从他家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看见一个菜市场,那是他家里冰箱的延伸,附近的咖啡馆是他家书房的延伸,常去的小饭馆是他家餐厅的一部分。在胡同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光着上身的男人,这个来自日本的男人早已不觉得奇怪了,“城市是家的一部分,在自己的家里,为什么需要穿衣服呢?”

  胡同生活所呈现的共享和互动也成了青山周平做建筑设计时最核心的考量。此外,他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联。比如,在《梦想改造家》中,胖大婶积攒的丝瓜被他改造成了屏风,堆积在杂物间的一块大理石是胖大婶当年结婚的嫁妆,尽管挪动费力又占据空间,不过她也不舍得扔,改造时,青山周平把这块大理石变成了胖大婶女儿房间的梳妆台。“让旧的物品在新的家中延续,就是记忆的延续。”青山周平说。

  尽管胡同生活也有诸多麻烦,开车不便,冬天太冷,卫生条件较差,空间相对来讲不那么宽敞,下雨天需要踩着砖块走路,然而,胡同生活带给青山周平的乐趣远大于这些麻烦。来北京12年,青山周平在胡同住了近9年。2005年,刚到北京,他还讲不好中文,对北京也不熟悉,和很多刚踏入这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青山周平一开始也选择了公寓,三年之后,他基本可以和中国人无障碍沟通,就搬到了胡同。他家厨房和卫生间的顶上都是透明的玻璃,这是他改造后的结果。公寓是标准化的,而租住在胡同,业主允许租客自己改造房间。这是青山周平选择胡同的一大原因。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