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健:穿行在现场与物证间 破译罪恶密码

2017-11-10 14:23:57 来源:中工网 作者:许政 曹阳 责任编辑:武金洋 字号:T|T

  “危险是危险,但对于我来说已经习惯了,作为技术员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2016年5月中旬,溧水区永阳街道某小区居民家中3万元现金被盗,同时附近有住户陆续报警称自家的财物被盗。张温健赶赴现场后,立即对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进行仔细勘验,确定嫌疑人是通过攀爬楼梯过道窗户后从阳台的窗户进入室内。由于此类案件均是在深夜发案,室内现场被事主无意中破坏,无法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为了发现未被破坏、完整的嫌疑人的痕迹物证,张温健不顾危险,主动攀爬到阳台外侧去仔细寻找,最终将现场提取的痕迹与之前的案件痕迹进行对比分析,成功串并周边小区发生的20余起盗窃案件,并通过分析作案手段、作案目标的选取和现场足迹等判断出了嫌疑人作案的轨迹,为成功侦破该串案奠定了基础。

  强化管理,“勘现场”而不是“看现场”

  “现场勘查是整个侦查工作的起点,关系到侦查办案,乃至后期审查起诉的成败。”走上领导岗位后,张温健严格落实现场勘查的“一长四必”制度,要求技术员无论是大案还是“小案”都要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必比,要保证现场勘查的质量。“技术员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将‘勘现场’变成‘看现场’,要根据不同现场,主动思考,发现不起眼的线索。”张温健说。

  2017年3月5日凌晨,溧水区洪蓝镇发生一起盗窃案。接警后,张温健立刻赶赴现场,由于报警人没有保护现场的意识,所以他到达现场时,现场已经被受害人打扫收拾过了。这种情况,张温健已不是第一次遇到了。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加之村民们没有保护现场的意识,所以勘验起来难度很大。如果现场勘验不出有价值的物证信息,那么案件就将陷入僵局。在了解案情后,张温健根据当时的环境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习惯和可能接触的物品等,终于在进出口大门内侧发现了重要物证,并成功比对信息锁定嫌疑人曹某。在此基础上,侦查民警进一步工作,最终侦破了曹某在溧水区洪蓝镇、晶桥镇等地实施的20余起盗窃案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