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识人:刑警吴洪湃的物证人生

2017-11-02 14:01:31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彭玮 责任编辑:武金洋 字号:T|T

  他在节目现场展示通过未知足迹判断行走者的年龄,误差不过几个月。

  吴洪湃妻子看到节目里丈夫诉说案情侦破时那种专注,突然被打动。有些案子老吴跟她提及过,但他轻描淡写,让她以为破案稀松平常。

  1979年,16岁的吴洪湃考入清华大学五年制的核物理专业,“我很喜欢物理,就想往深了学。”

  他刚入校,当时留美归来专门研究核材料的教授李恒德就告诉新生,读书不为别的,“就为国家强大”;他还深刻记得,1984年老校长蒋南翔对学子赠言,“清华送给学生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他和同学也互相鼓励,“牛顿给世界留了四个力学公式,从事这个专业,我们怎么也得给后人留两条曲线吧。”

  “那时各个单位都要人,辅导员就问我对工作的想法,我说第一是坚决服从分配,这是青年的态度。第二,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尽量别改行;第三,我想回去建设家乡。”

  吴洪湃本以为回老家会从事核防护相关工作,没想到被分配到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痕迹检验室,一上班就发给他两个放大镜。

  面对陌生的术语和工作,他有些发愣。他选择用最笨的方法学习——抄书。那时还是单休,对他来说单位宿舍只是睡觉的地方。下班或休息天,他就一个人待在办公室抄书,能找到的专业书,他都抄了至少五遍。

  “90后”小伙子由扬跟吴洪湃在同一科室工作,常跟着出现场,他佩服老吴在机井或苞米地里打捞或目睹尸体时的镇定。

  其实,吴洪湃的平静并非一蹴而就。

  他第一次跟着老法医“出现场”,看到命案现场血淋淋,他心里有点打鼓。那时还戴着副黑色粗边框的眼镜,他故意把眼镜往鼻尖推,用眼镜框挡掉视线中的现场痕迹。完事后老法医问他有什么看法,他不敢说自己啥也没看到,只能借口说年轻人来学习,还没形成看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