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使大的医院舍得放 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看好病

2017-03-11 13:08:11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李珣 责任编辑:黄海洋 字号:T|T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

  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就记者提出的“医联体的试点形式及如何落实要求”的问题表示,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将进一步推进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

  长期以来,拥挤不堪、人满为患的大医院与冷冷清清的社区医院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则是《“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今年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

  李斌表示,众所周知,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布也不均衡。这样的医疗服务体系格局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之间不够适应,不匹配,所以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

  如何缓解这种矛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李斌表示,首要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把现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局纵横上下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这样就可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使得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

  李斌表示,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

  李斌表示,在基层的探索实践中,大体上有这样几种形式:第一,城市的医联体,有的是紧密型,有的相对松散。主要是由三级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吸纳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参加,形成一个医联体。这样,从内在的机制上,就使得这些优质资源能够及时下基层,向基层延伸。比如,北京市月坛社区服务中心,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兴医院是一个医联体,它周边的老百姓非常信得过,愿意到那里接受服务,甚至有的居民都搬走了,还回来租房子,住在服务中心附近来接受服务。还有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创造了好的形式。

  第二,在县域的范围内,现在比较好的一种形式叫做“医共体”。把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和医共体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把县、乡、村连起来。有了医共体,居民在基层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那么不仅群众花费少,医联体、医共体也会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奖励。

  李斌列举了安徽省天长市组织两个医共体的例子。2016年,安徽天长市医共体内部下转的患者比上转的患者要多,也就是说很多群众都留在了基层看病。大病到县里去,小病或者康复就留在基层。

  第三,作为专科就搞专科的联盟。专科联盟往往是跨区域的,比如说有一些眼科、儿科、妇产科这样的专科联盟。像北京儿童医院就是儿童专科联盟的一个龙头单位,他们通过人员培训、疑难重症的会诊,通过对口支援,儿童医院的一些医生也可以到联盟内部的其他医院去服务。

  第四,针对边远地区,卫生计生部门开展远程医疗,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李斌表示,这个形式也是非常好的。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排了地方和军队的889家三级医院,来对口帮扶贫困县的1149家县医院,实现了对口帮扶国家贫困县的全覆盖。远程医疗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举一个例子,去年8月,某一个省发生矿山火灾事故,当时有30多人呼吸道受到损伤,其中有5个人伤势危重。中日友好医院在呼吸科方面是很有优势的,当时通过应急系统提出请中日友好医院派专家前往支援,中日友好医院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开通了远程医疗,通过远程医疗组织重症专家、呼吸科专家全程指导当地的医院进行抢救。三天以后,所有的伤员都脱离了危险,而且没有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果用传统的办法,专家从北京赶过去,这个时间就相对长一些,就可能贻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李斌表示,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主动地、有效地调整医疗资源布局,这也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总理政府报告的要求,今年所有的三级医院都要带头参与医联体的建设,相信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办法会越来越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