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吉文:82岁科学家解读“0+1”

2017-01-08 11:32:0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源隆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科学与科普是分不开的”

  保持好心态,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养生秘诀,但是能有几人做到呢?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目的我认为是付出,而不是索取,只有付出才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为了保证自己内心的平静,滕吉文给自己下了一道“紧箍咒”,每一年他都要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在学术上,“每年都要有新的认识和成果。”除了推进学科进展,肩负国家科学研究项目,他还以身作则,每年都要求自己写出两篇以上、达到SCI检索级别的论文。在教育上,“必须带出优秀的学生。学术上要培养,研究上要指导,最后能让他们独当一面,承担起科研和教学工作。”此外,滕吉文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一个人有幸做科学工作或教育工作,必须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上,“尽我所能做一些事情。”每年,滕吉文都会抽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假日去小学、中学、大学进行科普讲座,今年他还接受了《十万个为什么》的邀请,担任编委。“科学与科普是分不开的,我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做科普,但哪怕我做了一点点,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很让我高兴了,因为他们是国家科学的未来。”

  《小康》杂志记者曾在不止一次的小学科普活动中见过滕吉文,他总是面带笑容,耐心给孩子们讲解那些浅显的地震、物理知识,从他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孩子们的那份期待与对科学科普的热爱。但如果因此而认为他“很好说话”,可就错了,滕吉文也有他“冷峻”的一面。

  滕吉文不用手机,如果联系他要打家里或者办公室的电话,他对此解释道,“原来用过,但是每到项目和院士评审时,各种电话就打爆了。”还有一种电话也数不胜数,就是来自各种企业的邀请,向他承诺超高的年薪与超大的住房。因此,不胜其烦的滕吉文,干脆把手机弃用了。

  从“1+Δ”到“0+1”的思维转变

  对于2016年一整年的总结,出于职业习惯,滕吉文没有谈自己的感受,他只是告诉记者,在科研上提出了一些确实很新的观点,还培养了几个好学生。而对于明年的期望,滕吉文则说得比较具体,“希望利用明后年的时间,沿着108°E经线,从中蒙边界穿过鄂尔多斯盆地、秦岭、四川盆地、广西白色盆地一直到越南,在这条近4000公里的剖面线上完善地球内部动力学的研究。”

  谈及更长远的未来,滕吉文表示希望我们国家真正从一个科学大国发展成为一个科学强国。“必须实现从‘1+Δ’到‘0+1’的思维转变。”

  所谓1+Δ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化、发展、再创新;而0+1,则是立足于我国本土科学力量进行自主创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要成为科技强国,“0+1”的科学思维与模式必须建立。“毕竟,真正尖端的科技是用钱买不来的。”滕吉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的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就是夯实科技基础。”

  在滕吉文看来,多年后,回顾历史,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它吹响了我国科学发展从引进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的号角。”说到此,滕吉文很是动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