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预计GDP1.48万亿元 首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

2021-01-19 15:02:34 来源:人民网 作者:颜芳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预计GDP1.48万亿元,首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这个经济规模上的排名并不能呈现一座完整的南京。首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更当被视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象征。从今以后,南京站上新的台阶,呈现特有的气度,携带新的基因。

  往事奔腾,波澜壮阔。2020年,对国家、民族、人类历史而言,都非同寻常。沧海横流,南京展现了一座中国城市的力量。

  岁月不居,勿忘向我们每一个人的2020致敬,向一座城市致敬;未来可期,需要我们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站位,以全新的视角,打量一座正淬炼出新生特质的城市。

  1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亦没有从天而降的光鲜数据。有的只是坚守的职责,人民至上的情怀,顽强奋斗的作风和科学理性的专业精神。

  27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45天实现93例本土病例治愈“清零”。这意味着南京作为地位重要的省会城市、人口千万的特大城市、东西南北交汇的中心城市,不仅将治疗新冠肺炎的能力提升到较高水平,且在国内也罕见地做到了将感染率控制在极低的水准。

  被媒体报道后,南京人包括当地各级政府才回过神,原来南京最早筑起防控城墙。2020年1月24日除夕,武汉封城第二天,南京发出“死命令”,全市大排查,对1万多名半个月内有过武汉行程史人员实施居家隔离,掌握行踪,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7000多名社工、民警、社区医卫人员和志愿者紧急出动,上门入户,锁定风险源。慢一步,一个风险源可能几何级扩大;漏一人,则可能所有努力白费。1月25日天亮之前,“情况必须见底”。眼看天一点点变亮,还有3名人员没有核查到位,一位区民政局局长急得掉眼泪。在大年初一早上6点半,11404名有武汉行程史人员的情况全部汇总到市指挥部。彻底排查重点地区人员,南京最快行动,指挥部决策中的这一环,收获全城百姓点赞。

  南京一向不是那位矗立舞台中央最闪耀的主角,2020年,却屡屡被外界发现总是“率先”,时常“第一”。率先公布定点收治医院和发热门诊,实施严格隔离救治措施;率先扩大核酸检测人员范围;率先出台为援鄂医务人员办实事政策;率先推出“依法抗疫十条”;率先承担入境口岸城市责任,成为进京国际航班12个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

  这不像是外界印象中的南京,那个六朝古都南京,那个不争先也不落后的南京。南京依然“不出头”“不冒进”,但静水深流之下的故事和细节,让互联网时代下的南京一次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2020年1月29日,在南京结束3天隔离的SL922航班的百余名乘客离开隔离点,他们带走了感动,留下对一座城市的感谢。一名湖北籍旅客这样留言,“在我们有家不能回,无处落脚的时候,是你们收留了我们,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

  在疫情防控最严峻时刻,南京敞开大门,以更为严密的措施,更顽强的坚守,再一次让“博爱之都”芬芳远扬。2月初,一对外地驱车来宁产检的夫妇,看着排成七八公里长龙的车辆依次检测进城,妻子流下了眼泪。敞开的大门,井然的秩序,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我想去南京”的表白一次次刷屏。

  2

  曾经的风高浪急,再回首,已转化成一个个无言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让我们回望当初现实中的南京。

  2020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4.5%左右,增幅居万亿元城市前列。在经济指标上,国内居前列,已成南京“新常态”。而这种变化不过两三年时间。

  2020年一季度各地统计数据公布,引来一片惊呼:南京经济增长1.6%。在全国17个万亿GDP城市中,南京唯一实现正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韧性、产业发展结构、市场主体活力是一次极大考验。

  狂风暴雨中,总有人会把头昂得更高。这次为什么是南京?

  这固然和南京的产业结构有关。南京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占比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算多,但单体规模大,这类企业复工复产组织有力。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南京的决策和执行力居功至伟。

  率先要求本地企业尽早复工;率先鼓励企业尽快召回员工,早回早隔离;比大部分城市提前两周,率先以复工备案制取代审批制……这些当时并未披露的众多率先,显示了南京的魄力、抢抓机会的敏锐以及强大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没有细致落实做托底,大胆决策就会滑向铤而走险。

  对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158家重点规上企业,市、区、街道安排人员挂钩,落实责任人,驻厂对接。防疫细节、员工情况、上下游配套企业……全都一一掌握。为保障货品流转,南京高价聘请物流司机。一家企业复工涉及到3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南京一一疏通。协调企业梳理出三百多个重要问题,全程跟踪落实。

  2020年2月26日,离江苏开始复工仅半个月,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复工,工业复工企业用电恢复全省第一,可以说南京最早实现产能满弓释放。到3月份,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行业已实现两位数增幅。

  2020年的疫情是对中国制造的巨大考验。大生产、大流通瞬间切断,很多领域的生产和供给陷入荒芜。疫情初期,南京可以说是省内包括长三角区域内口罩最缺的大城市,没有之一。主政者的日历上,2月3日,2月10日,一个是机关人员上班的日子,一个是企业启动复工的日期,届时人员涌出家门需要口罩,这两个日期像是有两道利刃把守,就看你能不能闯关而过。

  从市到区到街道,南京一批公务人员都经历过那种至暗时刻:耳边充斥着急需口罩的声音,口罩却四处寻而不得。亲眼所见一位主任接到电话被告知外出拉口罩的货车无功而返后他脸上的万分沮丧。当地政府要求,一片口罩不能离开,即便早已付好了货款。还有一次,向海外订购的口罩经销商变卦涨价。涨多少?一夜之间涨三倍,且还要美元结算。待数小时后美元到位,口罩已被另一城市加价半路截走。

  这就是现实。真正的强者,不会束手就擒,而是要绝地反击。一周之内,南京仅有的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扩产三倍,连续扩产,直到生产力提高十倍。多家新口罩厂改造上马,政府和企业联手,全球采购。

  3天,可以创造什么?一家名为卡思迪莱的服装厂回答,与政府携手,可以创造“奇迹”。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企业当天决定生产防护服,当天拿到南京第一张企业复工函,当天得到政府协助开展全国采购,3天内首批进口面料、胶条、压胶机等紧缺材料运送至南京生产基地,500名员工到岗,防疫物资到位。2月2日,企业开始生产防护服。第一周每天产300件,很快日产3000件、3万件,最高峰5万件,达到全国日产量的1/6。南京从产品洼地成为供应高地,一举解了全省防护服供应的后顾之忧。

  “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彪悍的南京”总在不为人知处。经济几近停滞,抗疫物资告急,南京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底蕴和抗压性,更展现出这座科教之城的经济特质。

  核酸检测的核心原材料、药品阿比多尔和扎那米韦、负压救护车、医用高分辨率专业显示系统、无创呼吸机、血气生化分析仪、用于P4实验室的正压防护头套、空气隔膜、呼吸机芯片……放眼全国,鲜有城市像南京这样拥有这么多高精尖抗疫相关产品。

  南京的“不张扬”某种程度上与这座城市的产品有关。“南京制造”大多面向B端,这是观察南京工业制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盘。

  经此一“疫”,很多面向B端,但产品的最后使用者仍为个体的“南京制造”浮出水面。

  3

  有一个数据值得重点关注。上周结束的南京市“两会”,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0年南京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近六成。也就是说如果去年全省外贸新增了十块钱,那南京就贡献了五块多,是全省最大的贡献者。

  外贸本不是南京长板。据南京市商务局提供的更为具体的数据,2020年1-12月,南京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340.2亿元,增幅高于全国8个多百分点,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占全省份额比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

  10%的增幅,创下近三年外贸进出口新高。

  什么托起了南京外贸?

  从区域上看,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6.2%,对美进出口增长22.2%,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4.8%。

  对美等国家地区的进出口大幅增长,说明在国际国内的经济联动中,南京的作用增大了。

  从行业上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0.6%,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132.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增长30.9%。

  南京外贸,进口百姓消费品,出口大多是性价比较高、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物品和服务,迥异于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外贸。

  南京药石科技,出口药物分子砌块,去年出口增幅超过30%。简单说,这家公司为全球医药构建了一个品种齐全、性能高效的药物分子砌块库,企业要研发新药,通过使用、组合这些分子砌块,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候选化合物,再筛选出临床候选物,从而极大地缩短新药研制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家企业的高管全部具有海外就读和世界知名机构工作的经历,700多名员工中,450多名是研发合成、工艺开发人员。从南京这家企业可以看到,这种“中国制造”世界非常需要。

  还有一家外贸平台型企业,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通关全程服务。南京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少,没关系!这家平台型企业服务全国数百家中小型外贸企业,去年出口报关总额达到8亿多元,比前一年足足多出7个亿。

  新发展格局,内涵丰富,其中有一点应有之义,新的格局要更好地吸引全球重要的资源为我所用,更需要发展创新型经济,曾经外贸不突出的南京大有可为。2020年南京的这份进出口数据,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4

  近日,仲量联行公布的2020第三季度各大城市优质零售物业排名,论租金,南京排第六;购物中心空置率,南京空置率6.7%,仅次于广州的6.2%;甲级写字楼月租金,南京跌幅1.7%,全国最低;购物中心租金,南京跌幅0.2%,全国最低。南京成为榜单中抗跌性最强、最快恢复经济活力的城市。

  与此相呼应的是,去年南京社零实现正增长。南京新街口的德基,2019年单体销售达112.4亿元,全国最高,在此基础上,德基2020年的销售有望冲击150亿元,增幅超过20%。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德基没有一天停业关门。

  所有的数字都离不开人的努力,非自然习得。

  去年疫情之下,南京首个开放室外公园;主要领导带头下馆子,鼓励百姓出门消费,南京是首吃螃蟹者;又是南京,全国首个宣布发放消费券提振消费。

  南京不是独行侠,诸多举措南京先行先试后,各地陆续跟上。

  南京各个板块从未像去年那样迸发出拼抢干劲,南边的溧水率先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继而又全球直播制造业推进推介会。

  一位城区的投促局局长曾亲述:一家外地企业敲定项目落户,急需办理营业执照,相关材料从北京寄出后,于国庆假期前一天抵达南京,却迟迟没有转运到该局。为了赶在行政审批中心下班前交上材料,这位局长索性直接赶去位于江宁的快递中转站,在一堆快递中扒出这份材料。返程赶上高峰堵车,无奈,只能扫一辆共享单车急急忙忙往回骑,同时联系区行政审批中心延长下班时间。最终,这家企业的营业执照赶在假期前一天成功办理,一批人才算安下心。

  戴着口罩干、冒着风雨进、顶着压力上、迎着困难冲,这是去年南京公务员群体的群像,这是一座城市发展最需倚重的力量。

  5

  迈向新征程,南京要带来什么?南京又将创造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在几大重要发展阶段,江苏都涌现出具有时代意义、响彻全国的标杆,从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到园区经验。那么今天,在走进第十四个五年,第二个百年之际,在勇挑“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担前,谁将被历史选中,为江苏新代言,成为时代新标杆?

  南京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锚定远景目标,南京“十四五”的目标是成为人口突破千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具体体现在建设“四高城市”,即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和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南京五年目标可以概括为“12345”,即——常住人口突破1千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美元,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4%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左右。人均GDP3万美元、研发占比4%,是国内城市现在最高的水平。

  创新名城建设是解读未来南京的密匙。

  继乡镇经济,外向型经济之后,创新型经济被认定为是新一轮发展机遇。三年耕耘创新,南京已成立400家新型研发机构,吸引2400多位科研人员持股加入,包括115名中外院士,共孵化招引企业7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两倍多,达到6500多家,到“十四五”末,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两万家,真正实现创新(不是投资、不是消费),成为发展第一驱动力。

  南京的路径十分清晰,就是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集聚资源聚焦内需,恰是孕育创新最好的时机。

  在经济版图上,南京已经实现晋级。在外界认知版图中,南京同样需要晋级。南京要进一步彰显敢为人先,勇于创造的质地。

  这座六百年前世界最顶级的城市,这座非常之年崭露出锐气、魄力和韧性的城市,从未像今天这般,被外界如此看好。(颜芳)

相关推荐


聚焦县域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郡县联播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