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疏解腾退厂房土地可办民营医院

2017-04-26 15:03:03 来源:新京报 作者:沙雪良 戴轩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新京报讯 (记者沙雪良)为推动社会办医,北京曾于2012年推出“京18条”。昨天,北京出台新版“京18条”,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在4个方面发力:鼓励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紧缺专业领域办医,鼓励实施品牌化、集团化经营,鼓励开展新业态、新模式经营。

  文件称北京将严控公立医院规模,为社会办医让出服务空间。

  鼓励社会办医在薄弱区域“补短板”

  新“京18条”的全称是《北京市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文18条。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社会办医,主要是发挥“补短板”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紧缺专业领域开办医疗机构。下一步,北京市主管部门将根据本市资源分布、社会需求等因素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和向社会发布。

  “一些经历多年已经形成自身口碑、获得老百姓认同的社会办医品牌,我们要给他们的连锁经营开绿灯。”这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市还将鼓励社会办医实施品牌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同时,还支持“互联网+健康医疗”、“保险+医疗”、医生集团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对于符合上述4个方向的社会办医,新“京18条”提出,将在准入、财政、医师多点执业、用地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

  疏解腾退空间可改做医疗用途

  针对社会办医普遍反映的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给出3条破解通道。

  首先是给增量的社会办医留出城市空间。北京已经要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与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并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规划预留空间。

  在存量方面,在符合城市总规划的前提下,一些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可以将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出的厂房、土地调整为医疗用途,社会办医也可以入驻。

  同时,还将为社会办医让出服务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文件中有“一个坚持”和“两个严格控制”,即坚持公立医院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和超常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拓展社会办医的功能空间。

  鼓励医师个体组建医生集团

  在医师执业方面,此前北京市已经出台政策,取消医师多点执业地点数量限制,不再将第一执业地点单位同意作为审批前置条件。

  新“京18条”进一步简化医师的执业注册手续,提出创新医务人员流动模式,全面实行医师电子化注册,实行医师区域化注册,开展非全日制医师工作试点,鼓励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在薄弱区域和基层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经历可视同为医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前基层服务经历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医师合理流动,破解社会办医的人才困境。

  ■ 解读

  医院不良执业将纳入黑名单

  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社会资本普遍反映进入难、限制多的问题,新政对社会办医准入流程进行大力优化。

  其中,北京市将建立卫生计生、环保、消防、民政、工商等部门的审批信息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登记的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到30个工作日,审批周期大幅缩短。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实施备案制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新政提出,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社会办医疗机构经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等符合条件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同时,按相关政策,北京市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接受政府管理的各类收费项目方面,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收费政策和标准。

  在消除社会办医政策障碍的同时,新“京18条”提出创新和完善监管机制。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坚决不允许社会办医损害百姓的健康利益,为想做事、守规则的社会办医机构铺设阳光大道,让钻空子、违法违规的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文件中提出具体措施包括,除了加强行政监管、建立跨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外,还要求强化信用建设。

相关推荐


聚焦县域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郡县联播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