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育”乱象频发 奇葩培训为何屡禁不止

2019-06-19 17:15: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马璐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核心观点:大多数父母就是因为爱子心切,才会为自己的“焦虑感”买单,才希望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让孩子快速成长。但再焦虑也别“慌不择路”,丧失了理智。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结果恐怕只能是事与愿违。

  在行业领头羊“脑立方”关停之后,更多的培训机构逐渐进入“全脑开发”行业。额头“吸”铁勺、蒙眼辨色、听音频提升大脑、看掌纹测天赋……在常人看来毫无科学逻辑的一堆“超能力”,都依附于“全脑开发”而生,它们也常常出现在一些全脑开发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场景之中。(6月17日《新京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随着暑假的来临,很多小朋友已变身“超级人民币玩家”,少则上千,多则过万,陆续加入名目繁多的培训班。“教育焦虑”已成为近几年的高频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宁可自己节衣缩食,甚至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但在教育投资上丝毫不敢懈怠。但再焦虑也别“慌不择路”,丧失了理智。

  蒙眼辨色,蒙眼识字,戴上所谓的贴牌耳机即可提升记忆力……这些所谓的“全脑开发”,看似理论高深莫测,实则不过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行骗而已。因为得不到实证支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左右脑分工说”早已淡出历史舞台。再者,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天才?!我们自己资质寻常,凭什么笃信孩子会是“神童”?即使天才如爱因斯坦也说过,“成功只有一条捷径,就是勤奋”。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激发无限潜能,让孩子具有“特异功能”?这更像是天方夜谭。迷信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成材尚需三年五载,培养人才亦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孩子,尤需耐心。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就是因为爱子心切,才会为自己的“焦虑感”买单,才希望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让孩子快速成长。但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结果恐怕只能是事与愿违。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培训机构才能回归到拓展孩子兴趣和特长的学习乐园。

  从长远来说,人生更像一场马拉松,短期的成绩好或者成功并不算什么。相较于让孩子参加灵异的培训班,不如放平心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家长囿于自身经验,或因之前读书好获得了一份体面工作,或将现状不如意归根于当年没好好读书,而把期待成功的压力传导到了下一代身上。其实,“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大学毕业、学业有成,也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学习的任务远没有终结。推己及人,家长若能认真规划自己的成长,再面对孩子时可能就不会计较于一时的得失,进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因焦虑而冲动,因冲动而被当作韭菜收割。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方重拳查处违规校外培训机构,但从效果来看,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一段时间,奇葩培训又会出现。从情商培训班到“全脑开发”,从“伪国学”到“造星”公司……家长的钱包都来不及重新鼓起来,就被培训市场再次收割了。作为家长,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外,大多时候很难真正辨别培训机构正规与否,如果遇到培训机构关张,还会面临维权难的问题。这就需要职能部门加强监管,严格资质审批,重拳整治培训市场乱象,及时提醒广大家长注意防范风险,并依法协助消费者维权。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看似馅饼的,很可能是陷阱。(马璐)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