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冠军班里没有特殊照顾 15年培养毕业生百余名

2018-03-20 11:05:3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鄂璠 责任编辑:李弋 字号:T|T

  现在我时常想这样一个问题。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亚运会,举办这届亚运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无论开放程度,还是经济水平,都比较落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却办了一届非常好的亚运会。但是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它好像给世人留下的东西不是太多,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其他方面,所以我们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总结过去的经验,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做奥运文化遗产保护这样的事情。

  《小康》:在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得到了更好的普及,但当下冬季运动还算是“高岭之花”,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让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池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不能简单理解成3亿人都去滑雪、滑冰,而是做一些和冰雪相关的事情;通过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来普及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开展程度,同时也期待着通过参与冰雪运动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而提升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健康水平。

  这个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小康》:在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大量的人才需求从哪里来?如何培养?

  池建:筹办奥运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比如竞技组织人才、裁判方面的人才、场馆设施方面的人才,等等,而且需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在这方面,我想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体育类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等院校,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但我们的着眼点更多的应该还是竞技人才,要培养能够代表中国队出征2022年冬奥会、能够代表中国队参赛、能够为国争光的人才。因为冰雪项目,无论在竞技运动方面还是群众普及程度方面,在中国都还比较薄弱。

  不久前结束的平昌冬奥会,我们交了一份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答卷,我们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了9枚奖牌,按照奖牌数来说还算可以,但是金牌数太少,只获得一枚金牌。在这期间我们也陆陆续续接到了各种反馈,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对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是充满期待的。对于2022年冬奥会而言,这次平昌冬奥会算是一次预考或小考,现在体育系统都在全力以赴、摩拳擦掌,一定尽最大努力在家门口给中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521524142476057.jpg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池建做客中国小康网、小康全媒体演播室

  冠军班近百名学生有留学经历,目前毕业率还不算高

  《小康》:北京体育大学一直很重视对于竞技人才的培养。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唯一可免试招收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冠军及其教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创建了独一无二的研究生“冠军班”。至今冠军班已到了第15个年头,这些年共有多少冠军就读?有多少拿到了学位?

  池建:冠军班从2003年开始招生,到今年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目前招收的学生有350人左右,毕业生应该是在120人左右,冠军班的毕业率还不是很高,因为我们基本上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宽进严出。

  所谓宽进,就是只要在运动经历上符合条件,都能吸收进来。所谓严出,就是到了这个集体之后就没有特殊人物了,都要按照要求修够一定的学分,论文也必须要能够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由于我们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制度,所以冠军班学生的毕业率现在相对来讲还不是太高。

  在350多名学生当中,目前夺得过奥运冠军的就有90人左右,是中国奥运冠军总数的三分之一。

  北京体育大学也特别重视对于冬奥项目运动员的培养,在冬奥运动员当中,有30多人是我们冠军班的学生。在这次平昌冬奥会的比赛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表现得相当出色,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一金六银两铜,这其中的一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是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学生摘得的。夺得金牌的武大靖是2016年入学的,那时他就是一位非常有潜质的运动员,我记得很清楚,在他入学时我对他说“期待2022年冬奥会你能够为国争光”,当时他信心满满。而这次他夺取的金牌,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而言,是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小康》:冠军班现在的教学模式和初期相比有哪些变化与创新?

  池建:如果让冠军班的学生跟其他学生在一起上课,教学难度确实很大,因为冠军班的很多学生都是现役运动员,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到学校上学,有些从事教练工作或是其他工作的,也很难抽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上课,所以一开始我们探索的是一条尽量集中一段时间为他们授课的模式,但我们仍然提倡把每个人、每个学生分配到各个班级里,学哪个专业的就跟着哪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是一种模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