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树国:为有志于报效祖国的人才提供舞台

2018-03-19 15:55:2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靳晶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王树国.jpg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接受《小康》记者专访

  中国小康网北京 3月13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靳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此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如何引导广大人才向“三区一线”流动,成为当下急需破解的难题。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谈到,“不可否认,当前东中西部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部分人才选择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各方面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地方流动,可以理解。” “但是——”他话锋一转,“如果顺着这样的逻辑思考,中国的人才可能都得跑到欧美发达国家去了。想当年,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为什么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选择回来?为什么西迁老教授放弃上海的优渥生活,响应祖国号召,在西北一干就是一辈子?就是源于知识分子内在的价值追求。”王树国强调,人才真正该追求的是事业。

  “那些只奔着条件、待遇去的,坦率地说,这不是一流的人才。”他进一步解释道:“真正的人才应该是牢记使命、勇于开拓、知难而上,一心追逐事业。因为有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终将实现抱负、不负时代。”

  除了引导广大人才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各级党委政府还可从哪些方面着力?王树国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计划,发挥指挥棒作用,树立鲜明导向,吸引有识之士去“三区一线”大展所长。在他看来,现在各类人才工程、计划虽然多,可大多对各地平均用力,缺少针对“三区一线”的专项政策,人才也相应缺乏前去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联系到长期困扰西部的人才流失问题,他告诉记者,“现实中,西部不乏有人评上各种项目,有了光鲜的‘帽子’后,就往东走,这对培养单位很不公平。我认为,要想戴‘帽子’,就必须有责任有担当,不要把‘帽子’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

  事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舞台。“要创造条件,让有志于报效祖国的人才,找到可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王树国强调。比如国家在布局大科学装置时,是否可以兼顾东中西部地区,从战略需要出发,把西部地区也纳入考量范围。“西部也有不少高端人才,这对于稳定人才群体,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对于前往“三区一线”服务的人才,王树国建议各部门加强协调,合力形成有效完善的激励机制:首先,改善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优先培养重用,在基金资助项目上可适当予以倾斜。其次,加强对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收入待遇、科技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完善资助体系,降低高层次人才的流失率。再次,建立以能力与业绩为主的人才管理体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事业激励,使他们能够凭借努力和贡献,获得晋升、成长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王树国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已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是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创立“丝路大学联盟”,已吸引来自40个国家的140所高校加入。二是倾力打造“丝路青年学者论坛”,已成为陕西省的重要学术交流和引才引智品牌。三是搭建事业舞台,用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各类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事业舞台。四是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分校内外、海内外,一律一碗水端平,营造公平舒心的科研环境。

  据了解,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围绕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建设电力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能源与动力、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23个研究院,打造若干跨领域、国家级的科研大平台,建设前沿性、战略级的大科学装置。“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西迁精神熔铸到创新港这个平台上,加快推进学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王树国表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