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唐燕: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2018-03-17 10:58:4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北京3月16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郭煦)川陕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位于秦巴山区,是贫困人口集中的连片贫困地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实施,这一地区已经迎来加快振兴发展的新契机。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燕表示,由于历史发展、现实基础等多方面原因,老区振兴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

  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当时拥有人口500余万、红军8万余众,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川陕革命老区以原川陕苏区为核心,范围包括四川省、陕西省、重庆市3省(市)9个地级市68个县(市、区),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万。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随着规划的印发实施,兰渝铁路、西成高铁相继开通运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末,老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0180亿元,年均增长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为595亿元,年均增长13.3%。(2015年老区GDP为83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63.5亿元)

  唐燕代表认为,川陕革命老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老区地域面积大,涵盖人口多,涉及层面广。目前,老区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城市间协调发展难以有效进行,区域发展难以形成有效合力,老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整体偏低。

  (二)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突出。老区核心区铁路、高速公路覆盖严重不足,国省干线公路等级低,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偏远山区行路难问题突出。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部分地区人畜饮水较为困难。农村供电保障能力不足,仍有不少行政村未完成农网升级改造。

  (三)自身发展能力依然较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要素集聚能力弱,对外开放水平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自身发展能力依然较弱,亟需国家政策、项目、资金的大力扶持。

  (四)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老区大部分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区域内贫困问题突出。致贫因素复杂,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相互交织,还有不少群众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稳定脱贫难度很大。

  为此,唐燕代表做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老区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在财税、资金、金融、资源开发、人才、对口帮扶等6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税方面,逐年增加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增加老区市县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等各类资金留存比例,在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和额度上倾斜支持老区市县。资金方面,设立川陕革命老区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和三省(市)政府共同出资引导设立老区振兴发展投资基金,合理引导民间基本参与老区建设。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力度,将农网建设资本金比例提高到50%。支持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尽快出台相关具体工作方案。金融方面,设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企业上市、债券融资、新三板挂牌等绿色通道,组建完善市县担保机构并设立代偿保证金,为老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资源开发方面,设立资源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天然气、页岩气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权和审批权下放到老区省市政府,打造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加快调整老区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支持老区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增加资源地天然气、水电留存指标,强化资源开发对老区发展的拉动效应。人才方面,制定老区人才引进支持办法,出台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老区企业兼职的政策,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停薪留职到企业任职试点,加大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东部发达地区与老区干部双向交流力度。对口帮扶方面,完善东部发达省份对口帮扶老区贫困县的机制,继续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老区开展定点扶贫、对口帮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民间人士广泛开展社会扶贫。

  (二)加大老区项目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老区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支持。国家在编制实施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等重大规划布局时,对老区予以重点支持,将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优先纳入相关规划。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等规划项目和政策的落实。推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对汉巴南铁路、蓉京高铁等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建立老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核准审批进程,对重大项目环评工作提前介入指导。二是加强老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老区县(市、区)倾斜。支持老区申报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全国统筹试点区域。支持老区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对国家在老区安排的建设项目,取消地市及以下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以规划为依据,整合不同渠道下达可集中使用的中省资金。提高县级PPP项目利用民间资本限额,县级财政承受能力以上部分由省级财政担保。三是加大老区特色优势项目支持力度。支持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生态资源和特色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打造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老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加大老区生态保护的支持。一方面,将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嘉陵江是我国重要的内河通道,沿途流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等4个省(市),是四千万老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实施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融生态、旅游、产业、自然、人文等元素为一体,既是惠当期、利长远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西部生态屏障,推动我国内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实践。为此,建议把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嘉陵江流域(南充段)为先行先试示范区,坚持以流域协同发展为目标,逐步扩大到嘉陵江全流域,努力把嘉陵江流域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发展更持续的黄金流域。另一方面,加大老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持。支持老区探索建立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汉江、嘉陵江、丹江、渠江、涪江等流域开展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建立重要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水资源费全额返还老区用于本地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