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建设城市医共体 破解“一号难求”

2018-03-16 11:21:1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北京3月15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刘彦华)“看病难”是压在老百姓心头的“大山”,也是党和政府力求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目前,医疗领域存在着不少矛盾现象: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产生了“号贩子”;另一边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一边是病人对基层医生缺乏信任,宁愿少报销、多跑路,也要满怀希望跑大医院;另一边是大医院医生忙不过来、超负荷工作,还被病人抱怨“挂号两小时,看病两分钟”。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会主委钱学明形象地称之为,“病人看病难,跑断腿、怨声载道;医生看得累,被人怨、有苦难言。”

  钱学明表示,究其原因,一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公立医院专家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资历和水平都相对较低,导致病人都跟着医生“往上走”,造成大医院“一号难求”。二是医疗资源使用不合理。医院内部诊疗不分级,专家直接对外挂号,甚至还上墙作广告,客观上误导了病人。只要病人挂了号,专家大病小病都得看,浪费了专家资源,加重了“一号难求”。忙于应付的专家根本没有足够时间与病人沟通,加剧了本来就紧张的医患矛盾。三是医疗服务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医院门诊分为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分别直接对外挂号看病,没有形成医生之间的分级诊疗和分工合作,没有形成“师傅带徒弟”的团队培养人才方式,不利于年轻医生成长。省级医院、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没有把为下级医院培养专家医生作为主要职责,甚至还与下级医院存在利益竞争。人才培养的不足,加剧了“一号难求”的情况。目前,我国航天、高铁、基建等行业青年人才辈出,唯独医疗行业例外,这一现状值得深思,亟待改革。

  在钱学明看来,破解“一号难求”,关键在于实现分级诊疗。分级诊疗不能简单地通过行政命令、制定差别化的报销政策,要求病人在不同医院之间分级诊疗。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分级诊疗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医院内部不同级别医生的分级诊疗,让病人在医院内根据需要获得相应等级的医疗服务;二是指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的分级诊疗,病人门诊主要在基层医院,住院及专门治疗才去大医院。实现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分级诊疗,唯有建设医共体,做到体系一体、利益一致,才能实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