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县域经济与企业力量
时间:2014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沈贵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杜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



 孙云龙:正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杨锟: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持人:殷 云 《小康》杂志社副社长
 
  嘉   宾: 贾 康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沈贵银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杜晓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
        孙云龙 正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杨  锟 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持人: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下午好。第一场对话十分精彩,我们现在进行第二场对话,主题是《县域经济与企业力量》。我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殷云,也是这一场对话的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先生在来的路上。 下面有请农业部农村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贵银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杜晓山先生,大家欢迎。
   
  沈贵银: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们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县域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在激发传统的活力,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扩大新的投资能力 和挖掘新的消费潜力这四个方面做一点文章。在这样一个新的常态下,大家知道国家需要改变投资增长的模式,但是农业领域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从推进四化同步这样一个角度来讲,农业 、农村的这个投资还是需要加大的。
  在消费潜力当中,我们感觉到,扩大农村的消费,就要把农村居民的消费带动起来,这个恐怕是我们今后一个重大的方面。在建设涵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方面 ,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以怎么样把农村带动起来为重点,这样子就能够促进农业生态发展,生态文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怎么样激发我们的农业 ?关于我们的农业,怎么样激活它新的活力呢?目前,农业生产已经大功能化,农业和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尤其带动了生物产业以及休闲物流产业等的出现。 也就是说,产业链的延伸扩大了农业的生产领域,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生产型的发展。第三个方面,农业的特别是农产品功能和属性,特别是农产品与金融市场与能源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一些新的产业,比如说生物能源产业,还有现代农业。农村的环保有非常重要的进步,农村发展低碳以及新的的农业开辟一个新的产业。农村产业已经 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个是培养新的经济主体。我们讲市场力量,企业的力量主体是核心,这个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手段。那么大家都知道,现在非常强调怎么样培育新型主体,我们可能不仅仅是在这个农业生产领域建立合作社,可能我们需要在这个农业的产前 、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推动新型经济主体的建设。比如说农村的现代粮食经济队伍,对促进农村的市场流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农户80%的粮食基本上都是由这些企业来收购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搞统 防统治农机作业,其中农机作业的这个社会化服务是用市场手段完成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这个变化,我们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卓越的服务。这不是政府组织的,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的这样一种组织。所以这些主体的出现为我们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千家万户的小农业以及大市场的对接提供了很好的中介。农业规模经济并不是土地的规模经济,土地规模是一个方面,我们要提高这个劳动生产力,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通过服务方式的经营也可以使千家万户与市场对接,我们也可以通过劳动 要素的规模经营,比如说搞合作社也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产出率。
  第三个方面是要扩大农村投资新的领域。关于土地整治这一块儿,特别是土地污染以及治理 ,第一首先需要政府大量的投资,第二个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能需要我们企业参与,需要第三方参与治理,通过正规市场功能作用发生效用。我们有五千亩的耕地污染,特别是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河北地区地下水的漏洞非常明显,东北地区土地退化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一方面可能需要适当 地调整农业产业机构,保粮以保证供地的情况之下不能太多都强调年年的增产。要么腾出空间,腾出土地来,做一些结构调整,同时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土地,对这个生态严重破坏的土地做一些补偿,要治理。那么对一些湿地,对一些草地,在有计划的情况下进行退草退牧退湿。农村的道路 、房子、电力设施的改造,还有水利设施、农民的饮用水,我们现在基本解决了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大问题,这就是农村污水处理,这个问题相当严重。这个可能是下一步结合环境治理,结合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大量投入的地方。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 还要引导社会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里面,特别为农业农村提供服务这样的一些行业里面,社会企业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就是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里面管用,在我们的农村地区,我认为也是可用的。政府的投入 、企业的运行,这个应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那么在这个方面挖掘新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光靠投资不行,还得考虑怎么样拉动内需。拉动内需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样促进消费。现在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还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好多制约 因素。比如说现在好多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商品质量不过关的,或者说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商品流入到农村地区。这种显然会影响农村地区消费的欲望,如果把这些问题治理好了也会带动消费。再一个 就是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现在的信用消费很少,怎么样挖掘新的消费空间,在农村地区也是有很大的空间。
  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地区的带动, 会带来农村生活方式变革。一方面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打工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另外一方面,这个城市里面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理念也向农村延伸。在城镇化的带动下,城乡的消费习惯 、消费心理逐渐趋同,也可以起到提升消费的作用。我们在这个农村的投资和消费这两大领域里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如果再能够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有相当的一些产业去支撑,打造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还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我们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进入到中高速的背景下面,在这个结构调整优化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面,农村仍然需要高增长率,这样的一个地区。还是要发展,不能说经济新常态就不发展了,还是要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更能够符合我们现有的资源状况,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才是核心,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沈主任的发言。他讲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是从发展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谢谢。下面有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杜晓山发言。
   
  杜晓山:主持人还有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看了看咱们这一场的题目是《县域经济与企业力量》。出题的时候跟我讨论是谈谈融资对小微企业,实际上就是跟企业力量的这一部分,当然又是县域这个范围里面的小微企业。我的理解,包括我们的农户,当然县域里面也有大中的,但是我们讨论的主要还是小微这一块儿和农户这一块儿。另外我们考虑县域经济实际上是城乡结合部,既涉及到城又涉及到乡。包括中央一直提到的四化合一,也就是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统一的问题。我还想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包括城镇化 ,国家的大政策也是鼓励大中城市城镇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然人的城镇化这是第一位的,在这些方面,都可以把这些题目放在这里一起来讨论,但是我想因为时间非常有限,我就专门对这个小微企业以及农户贷款问题,融资问题的渠道,实际上涉及到企业力量怎么样支持它的发展,企业本身有很强的带动性,但是最重要 的实际上是城镇化。我认为,四化同一里面的城镇化,如果说新城镇的发展或者说即使是大城镇的发展也还是一个产业能不能支撑的问题。而产业支撑的本质也就是人的就业,聚集的人气。聚集了人才有人的就业,有人的就业才能使人留下来,才可以解决他的生存发展,也包括城镇化的方方面面的要求。所以各企业,我们谈这个就业 、企业、产业这几个问题,大概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么几个关键词。产业的发展如果都同一了,又不可能持续。要有特色。这里面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小微,县域里面小微还是主体。 从全国来看,小微企业已经占到产值、税收、进出口一半以上。从就业的角度看,小微解决了70%的就业。不要看小和微,它很中国。城镇化的实现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咱们不是靠四化同一的概念。 在小康这个问题上,实际上中国全面实现小康最难的难点是在中西部,中西部最大的难点就是农村,农村里面最大的难点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东部大城市或者城镇,相当多的全面小康实现的那些指标大体上打分都应该够及格分或者很高了,早早超过了一般性全面小康的水平,但是我们的这个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康,低收入群体的小康我看还是差得很远,所以这个难点、重点 是怎么样解决这一块儿的问题?这大概是我们真正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最重大的挑战。虽然我们现在下了很大的力气,新的党中央领导班子上来之后特别强调民生和扶贫工作,在新常态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工作的五项大任务里面,第三项是三农的发展问题,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再一次强调。当然具体内容很多了,就不展开说了。第五项里面主要谈的就是民生和扶贫工作。这个实际上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也是我们将来包括明年工作以至于中长期工作的主要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把这个大题目缩到会议要求我讲的这个小题目上来,就是我们怎么样多渠道 地融资来解决这个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就是提升它的产业力量,在这个方面金融、财政,主要是讨论的融资,除了财政的支持以外,就是金融的份额更大,金融里面又分各种类型的金融,又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等等,这种形态。因为时间有限,我把准备的几个要点跟大家讲讲。
  我认为要发展我们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发展和健全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方式。我认为彻底解决很不易。现在尤其是在这个新常态情况下,经济基本上目前增速会降低,另外一个在调整期 ,对小微企业是特别的艰难。包括金融机构他们也不愿意,虽然中央,包括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的政策,也倡导要向小微企业的融资倾斜,但是实际上现实中的困难比理论上我们这种嘴上所说的难得多得多。那么,基本思路就是应该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重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支撑和保障体系,这是我要发言的主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政府来说,政府和监管当局要作为市场公平的维护者,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度安排、政策支持方面存在着一些歧视,怎么样能够真正实现这个平等的待遇?
  一要维护他们的权益,尊重他们的合理的诉求。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例如减免税费,除了税以外的费,费是无形中的很多的束缚、价码。上有政策下有对话,地方上为了解决这个财政收入的问题,这个费 的顽疾怎么解决?

  三是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建立信用担保制度。

  五是搭建好资本平台,设立种种引导基金、风险基金、创立基金。那么,怎么样引导这个企业的结构调整升级 呢?这些可以从货币政策,从监管政策体现差异化,解决结构性的问题等方面着手,也就是说怎么支持实体经济,怎么解决金融的虚拟经济的自我循环。当然实体经济拿到钱是不是投在自己的主业的实体上 ,还是玩短钱、抄利润,这都是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民间存在这个问题,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实体经济因为难,利润率低,大家都为了要快钱,要赚大钱,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作为企业来说,企业要成为市场的合格者,自身就要强身健体,从小企业自身的角度应该提升企业自身的速度,要想得到资金发展就必须遵守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制度和规则,要规范自己企业的行为。就要增强诚信观念 ,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改进,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发展的后劲,要健全财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要有把自己的企业做成百年老店的愿望和实际行动。要把企业做强,做精,做优,做透,你不一定做大,但是你做优了,做透了,做精了,你就能发展生存,就有可能把你的百年老店的愿望变成现实。中国的小微企业的这个平均的生存期是在三年、五年,好的当然比较长了,短的到不了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坏了,关门了,就再搞一个。所以银行对小微企业到底什么样 的可以贷款,什么样可以支持摸不清?再加上它成本高,风险大,再加上辛苦,再加上没有技术,没有这方面的鉴别能力,所以面临着这种两难的困境。从长远看,企业要转型升级的话,还要从低成本拼毛利、资源走向高附加值。新常态要求从数量、劳动力的这种结合粗放型的,变成既注重量又要注重质量和效率、效益的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是新常态里面的,从这个速度角度下来一点,但是要求的转型升级这一块儿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企业要从盲目多元化走向做强核心主业,从注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从追求急功近利 到追求基业常青、做久转变等等,这都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谈的。
  我们谈金融,金融机构的支持,现在就是融资的问题。金融实际上是经济的核心,这是大家知道的。金融机构要成为市场繁荣的推动者就要改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是要创新信贷产品和制度,二是要设立小微和小企业专门信贷机构或部门,就是指中型以上的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你要为小微服务的话,必须一个要有战略,第二必须要有专门的部门,还有专门的队伍,还有实时的机制和人力队伍的培养等等这些方面。所以这里面谈到,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独立的考核。三是要有健全、特殊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还要做银行信贷以外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例如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性中小企业债券、股票等。另外加快民间借贷的立法,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融资市场。
  再强调的就是要注意发展中小型 银行。中小社区银行不管是国内外都是服务小微的主要力量。当然,大中型银行和金融机构服务小微刚才提到了它也是可以,不是说不可以,例如说美国的富国银行它是一个大银行,但是它服务小微,而且小微的业务在它的占比非常大,而且服务的效率 、自身的效率以及对小微支持的效率非常好。这些需要结合国情,有我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除了银行以外,还要强调解决一个直接融资的问题,直接融资除了刚才提到的以外 ,还包括现代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国内现在PPP发展得非常热,还有第三方支付,我们有移动支付,当然还有网上放贷的业务,比如说众筹等等。这些目前主要还是尝试,但是农村也已经开始,尤其是从需求发挥,在农村已经体现了 ,比较明显的是我们现在移动支付这一块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或者是其他类型的银行。投资方多为大中城市的投资人和企业的一些方面的投入。但是从需求方目前也是中部和东部为主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借贷,但是在农村就我了解到的情况目前仍然比较少,这是指的P2P这一块儿,但是移动支付的虽然没有服务点,但是利用存贷业务的 、存款业务的、转移支付业务已经在农村地区有了,而且从银行的角度(刚才从民间接待的角度来讲)实际上也遇到了这种强劲的竞争挑战以后也在布局,在村子里面怎么有金融服务。存款 、取款、财政补贴资金的直接到户,都可以在村子里面做,这是很大的一个物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发展以后的一个新的飞跃。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可能目前对于P2P的挑战这一块儿还感觉不十分明显,但在城里头已经明显遇到了存款搬家的问题,可是在农村地区也会迟早遇到这个问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尤其是农村它迟早要发生的。对于其他第三方等等支付这些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那我怎么样能够利用好云计算 、大数据,对于金融机构,也包括企业来说怎么样利用这些数据,使自己的的发展能够在信息化的程度大环境下,实际上也是新常态特别具体的新的产业模式、工具,甚至是一种新的 业态的表现。过去我们只是个别的,现在已经变成一种常态的,但是只是在农村表现得慢一点,所以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大概就是这样。
   
  主持人:谢谢杜司长。他讲到了金融机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有请正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孙云龙发言。
  

  孙云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今天这个主题”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力量“做三个方面的交流。第一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今天上午听很多嘉宾讲,当前这个情况下,只有区域经济指标上去了,整个国民经济指标才能好看。这个情况下如果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我认为国民经济也只是海市蜃楼,指标非常漂亮也非常好看,但是形成不了持久性、持续性的发展。所以未来的这个新常态是否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关键看县域经济的发展。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一部分,就是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重要性。
  第二个方面作为一个企业 ,作为一个投资企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去年一年来我大概是接触到20多位省市领导包括省部级领导,在和这些朋友以及政府领导的交流当中做一个跨区域的投资企业,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我们 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感受以及对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个方面,我认为当前这个区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周期,以及互联网发展的这个大平台。比如说去年国务院的33号文件,海南首先提了,海南先设定了自贸区,国务院38号文件又批了,上海自贸区,目前福建广东也在积极申请自贸区,其实给很多县域发展提供了政策优惠,同时权利方面也给了很大的松绑。过去县域经济想发展也可能权利不到位,政策不到位。现在权利也给了,政策的优惠也给了,这样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县域经济从全国性的角度来讲是不平衡的。比如说我前面讲到的给予一些政策优惠的区域,细数下来大部分都是东部沿海地区, 那内陆的经济怎么样发展?在当前发展的这个大的热潮和背景下,西部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前一段时间看新疆自治区的书记把阿里巴巴的马云请过去了,包括阿里巴巴集团也召开了几百个地区 、县的领导人的会议,他们想开发一种什么样子的一个新兴产业模式呢?比如说在新疆,有可能信息不对称,也没有东部沿海的这样一个地域优势,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经济大的背景下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把内陆一些优势产业 、优势经济、主体经济把它搞活跃,搞起来。比如说现在一些有机产品,有一些工业城市现在污染比较严重,内陆的一些城市尽管缺乏经济基础,但是他们在生态、环保以及自然资源 等方面有一些优势,可以发展一些绿色农业有机产业等等。
  在和这些地方领导交流以及接触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坚持双轮驱动的战略,去年组织了 包括国内外的20多位产业教授,还有各高校的负责人以及学术负责人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去年讲的一个双轮驱动指的是产业经济、产业创新和经济创新。今天想把创业的感觉改变一下,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的双轮驱动的 创新,一方面应该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创新。为什么?每个县域经济和县域的经济领导都有任期,一方面如果不做事有可能政绩上不去,想做事的可能一些开发思路、动作比较大一些,比如说带来污染,能源的消耗,社会的负面声音比较大。这个过程阶段,形成两难的局面。但是我认为坚持科技创新有可能改变局面。我所说的这个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什么领域的科技创新 呢?主要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和大健康领域。这几个领域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还有很多未开发出来的,包括技术的链条的完善方面,仍然有很多可以做的。这一点也是我个人感受比较强烈的。自从我们投了海南医疗旅游先进区 ,我们是真金白银30多个亿下去,去年我们作出了一个决定,我们再也不投产业了,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很多省市领导希望我们调研,但是去年来讲但凡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基本上是搁置在一边。但是地方有一些主体性的科技创新型项目我们非常感兴趣, 如大健康的、新能源的、环保的等等。为什么说在坚持双轮驱动方面还有金融创新?地方经济发展很大的一个方面,前面一个专家讲了,尤其是小微企业地方政府应该创建条件,金融企业也应该创造条件给他们一些金融的便利政策,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包括政府债非常严重,一方面新上来的领导想发展经济,但是背负的负担非常重。这个想发展怎么发展? !我认为金融创新方面,尤其是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还是有大的空间。因为今天这个时间有限,我讲的这些方面只是一个方向引导大家交流,如果有个别的大家可以再私下深入。
  第三个方面做一个民营企业,做一个跨区域的投资企业 ,我想交流一下跨区域经验。我从三个方面讲:第一作为投资企业和当地区域政府、县域政府,我们坚持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们的投资理念和他们的开发理念一定要吻合,怎么样才能确定吻合不吻合,是过去和区域领导吃顿饭喝顿酒说我们搞地产,搞地产你们就过来投资养老,搞 地产就搞地产,搞大工业就搞大工业。我们不是这样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投资风险,我们基本上是在前期的调研阶段、竞标阶段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我拿一个案例举例说明我们怎么样跟地方政府进行理念的洽谈,最后确定吻不吻合再合作。我找了曾经在云南的领导,了解了云南政策基本层面,同时经济基本面,人才储备基本面。了解 后有了一个基本性的判断,后来他跟我讲要金融方面的,我也找了相关的金融的监管的部委和当地的一些属地企业了解一下情况,没想到我一天从早忙到晚,从基本面的了解到线的梳理 ,最后说到具体项目的落实的点,最后当天晚上作出一个放弃项目的决定,我认为是非常不靠谱的。所以作为投资企业和区域经济在联动发展的过程当中理念非常重要,人和人之间的合作是联合的。企业和企业最终发展的吻不吻合,本质上、基础上还是理念吻不吻合。就是说理念的吻合是县域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如果在理念吻合的情况下,我们要衡量自己。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和当地的属地资源是否匹配起来。比如说我们在投资海南之前,海南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家去了都感受过,印象也非常深刻,但是我们的竞标阶段忽视到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海南的人才储备?就是我们的人才,我们从上海,从各地抽调的人才能不能满足我们这样一个产业开发,当初我们在这个方面考虑不足。后面即使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同时坚持引进优质的资源,海南先进区我们就引进了美国的小镇,日本的太阳与水示范区,我们在重庆的投资引进了在法国和荷兰的一些合作伙伴的一些技术,包括他们的一些资源。浅海管理局推动创新方面,我们也推动伦敦城,也是我们牵线搭桥的。前面三个角度分享我们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投资企业在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感受。我最后总结一段话,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最核心的是什么?我觉得每届政府历来不缺少优惠政策,不缺少各种补贴,我觉得未来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考验70后政治家的思维以及他们执政能力和格局。很多县域经济 的领导都是70后高文凭高学历以及海外进修的背景,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胆识、他们的格局和魄力也决定了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让党的思想洗礼成为强化这些70后政治家的风险精神还是让思想教育成为他们进一步海阔天空的羁绊呢?我觉得未来拭目以待。但是如果总结一句话我还是非常看好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我觉得邓大人讲 了句好话,中国穷了千百年是要变了,我们的改革开放才30年,从2012年算起,第二轮的30年改革的愿望,中国老百姓想改变生活的愿望,想创造财富的愿望依然非常强烈 ,这是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孙总的发言。下面我们有请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锟发言。
   
  杨锟: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听各位专家前辈讲一讲自己的观点 ,也有机会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跟各位同仁以及媒体的朋友做一个分享。刚才沈主任、杜所长以及孙总就今天的主题讲的很全面,我就仅就具体的两点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 点,县域经济要培育市场主体。现在咱们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发展壮大自己的区域内的已有的区域,很重要的还有一点是一定要引入外部非常优秀的企业,这样可以避免走一些 不必要的弯路。这个问题上我还有一个想法,区域自身发展过程中除了区域自身所需要的自身领导人有一个很好的视野、很好的思路和格局外,还需要我们上一层区域的领导人,在跨区域之间做一个一体化的思路。这一点如果不能提前做好统筹协同 ,在区域后期,在区域之间会出现很多的恶性竞争。我们今后还需要再进行一体化的发展,删掉很多过剩的产能。这个如果能够提前筹划就避免了很多的弯路。当然作为区域自身需要 ,因地制宜,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做自己的统筹跟规划。改革了这么多年,政府很多行为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企业仍然感觉到很难,应该说我们的政府有的时候有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方式我们说叫乱作为,还有一种方式叫不作为。
  我们企业既怕政府乱作为,什么叫乱作为?就是干自己不该干的。同时怕企业不作为。不作为就是该干的不干。应该说一个阶段以来,我们政府可能从前一个时期乱作为苗头多一点,最近可能变成了不作为稍微多一些。很多企业审批可能一年多没有进展这一点已经回到了前几年改革之初的一个局面,这里面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就是改革的一些 阵痛。但是这个时期需要尽快过去。我们这个企业既怕乱作为同时也怕不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是打造一个好的软环境,这样才能把外部优秀的企业引进来,这样才能有助于区域经济好的发展。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重在软环境的建设。
  第二点,作为企业也谈一谈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的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也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企业也需要回馈社会,多做一些社会责任。我们京投公司本身就是跨区域的企业,我们所致力于是集约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做好土地的上杆和沿线,同时致力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觉得随着现代新经济的浪潮而来,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带给企业的商机也是无限的,如果我们的县域经济能够做好区域之间的统筹,在自己的县域之内能够打造一个良好软环境,相信很多的企业带领自己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理念,主动 地融入到我们的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来,我们也是非常有信心看到的。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总的发言。杨总从培育市场主体,企业要引入外部资源 和优秀的企业,既怕乱作为又怕不作为,重要是软环境的培育,谈的很好。下面我们有请重量级的人物——财政部的贾所长发言。
   
  贾康:大家好 !今天下午从外地过来飞机有延误,没有听到前面几位专家的发言。但是我知道咱们这个单元的讨论主题”县域经济与企业力量“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我借这个机会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

  前些年,考虑各种各样改革发展问题的时候越来越认同县域经济的概念,中国的县域经济实际上是在一个从宏观到中观来看对应的基层重要的层面上,从县的视野来看它带有中观的特征,但是它显然是覆盖到基层 ,覆盖到草根层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县域的概念之下,我们观察已经有非常丰富的一些发展经验,改革的举措和值得总结之处。

  比如说前一些年,长三角,珠三角作为增长型的发展样本,他们回顾总结起来就非常地看重县域经济。比如说浙江,它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也结合整个体制构架,它强调了就是早早的一个,浙江同志感受到需要创新之处,是能不能在财政层级减少一个市县的差异,把他们放在一起,就是市和县行政可以不同级,但是财政可以同级。  这样他们认为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执行自己责任的效率 ,更好让市场起作用。这确实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各界风风雨雨,各级领导班子肯定各有重点。财政方面虽然有争议,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但浙江省已经在改革的过程中结合分税制升华改革成为全国先行之后, 成为全国推行的一个减少财政层级的重要的改革事项。财政部已经要求2012年以后全国除了民族地区之外,省级行政区都要至少启动省直管县改革的试点。

  前一段时间总结全国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里面一千多个已经进入省市管县的状态。这样的体制改造,它要追求活力释放,我们显然看到在很多的走 得比较靠前的区域,像长三角和珠三角,县域经济里面企业的活跃,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和政府减少直接干预和浙江探索的县域经济发展里面这个制度创新等互动的,企业是市场主体,政府如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能够更开明 都通过省直管县,等于让县域有一个所谓扩权的权利,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往往感觉到一下子打开一片天地。在浙江的基层,我们过去也注意到有温州模式这个理念,它给出企业先野蛮生长 然后规划发展,逐渐成气侯的一个发展过程。但是最近几年又有新的考验,就是浙江为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间打开天地的过程,曾经充满争议,受到过假冒伪劣等等的困扰,后来在政府开明的态度和积极的引导之下逐渐 地开始越来越正规,越来越成气侯。我们看到一些企业逐渐完成原始积累,逐渐成规模,通过所谓的股份合作制的过渡以后发展到比较典型的股份制企业,在温州在浙江,在很多的地方我看到一批这样的企业是在原来的农村环境甚至穷乡僻壤的地方成长起来。

  总体来说,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了我们这些年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伴随着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这样的一个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这里面,我个人感觉县域经济概念之下,它现在实际上要对接一个中央所说 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的城镇化很多人注意到,首先先要从那种中小城镇的角度按小城镇大问题、大文章来推进一些创新发展,但是是不是能够如愿,我们还得观察。至少很多地方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非常值得的肯定的进展。我是感觉虽然从全国来看中小城镇的发展并不如意,但是在长三角 、珠三角一些小城镇,确实发展得还是有声有色。在浙江,前一些年看到的,随着像温州这样的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农村背景之下的一些中小城镇有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它的各个产业之间的互动,曾经一段时间非常令人鼓舞。中国很多很多的,从一开始所说的乡镇企业带红帽的小企业,以后怎么样成长为国际竞争中间占有一席之地 、有影响的企业等等?当然后面碰到了怎么样进一步升级换代,怎么样冲破上面的天花板这样的一些现实的考验。但是毕竟前面已经有了一些非常值得总结之处,在长三角可以观察这样的一些案例。
  珠三角前一些年也是,比如说以东莞为代表,一开始没有 的想到民间的活力释放迅速出现了。东莞户籍人口曾经不到一百万,迅速聚集到长驻居民一千万,这样的繁荣地区。很多产业的互动,中国所谓的前一个阶段的世界工厂的特征是靠这个,两个三角里面很多县域经济的活跃 是靠这个支撑起来的。

  现在这个阶段明显地要随着新常态做重大的调整,要进一步地考虑怎么样实施升级换代,县域经济和企业作为之间的互动必须跟着新常态,要解决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从原来的大陆货的产品结构转向有更加 有自己特色,有竞争力新的产品结构,更好适应资源环境这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方面找到新的切入点等等。如果不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原有的问题会扩大。不光是温州,长三角很多地方出现这些问题。

  随着经济繁荣吵得很热闹,温州不动产市场也出现了几乎崩盘的回调。这样可以称得上惨烈的回调之中,必须肯定温州很多人血本无归。温州炒房团均价每平米5、6万,一直跌到每平米两万多一点。这个过程中 是自己承受的,没有听到过这些人跑到政府静坐闹事等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在这些区域,他们社会成员的意识中间,他至少有社会风险的担当意识。这些东西值得我们 借鉴。珠三角这边明确提出腾笼换鸟。政府设想的规划是在中间的腾笼做一些动作,但腾了以后没有换的很顺利这是值得总结的。从这些现象来看,我们研究得不久,种种现象合在一起覆盖基层 。我们所说的草根创业创新层面包括农村区域的这个县域概念之下,它首先是中国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打开发展新阶段走入新常态一个基础支撑的层面。以后如果按照扁平化中央省市县三个层级来做实体的匹配,明确市权,理顺体制关系。笼的问题在县域这个层面是要覆盖的,所以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中,看到一些亮点也看到一个挑战。另外一个视觉就是讨论新农村概念之下是不是我们企业作为要往下延伸。因为真正能够体现 中央意图所谓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这个里面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要尽量减少二元经济特征。有一些事情我个人感觉有明显创新的切入点和进一步的在总结经验中间推进的这个必要性。

  我前几年就注意到,有这样的报道,我们广西桂林旁边有一个宫城,那里的地区是欠发达的,过去那里生活生火做饭过日子要破坏植被,要砍树做燃料,后来政府想到给予一定的指导,请专家做示范,发展 沼气,相对容易。因为老百姓能够认同,一家一户养一两头猪,有了猪粪进入沼气池。居家来了就是沼气,那个沼气池里面的垃圾清理出来是很好的有机肥。就有机肥出来之后,施到当地适合农民 种植的经济作物上,当地适合种柑橘。这种高质量的有机肥到果园里面,生出来的果子品质非常好,可以到市场上卖好价钱,农民增收体现了这样一个循环经济的特征。不要用那种化肥,而用高质量的有机肥产出来的 食品正好适应现在升级换代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演变一个新的阶段上的一个带有经济方面特定和市场对接意义的事情。就是农民可以打主意,我这个果园有高质量的果品能不能顺应旅游的采摘概念,旁边桂林有这个旅游的意识,旅游还可以有农家乐,城里面周末节假日跑到农村来,吃点农家饭,跑到果园里面采摘,高兴的话住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成了一个链条。这个链条符合我们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特征。这样的一个链条出现之后就开始打开一个企业作为和政府加入进去给更有效的政策引导而形成的和现在我们各个方面高可信度关注的PPP概念相成的机制。

  PPP的它的意思是公司合作伙伴关系。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可以合作从事经济活动。当然它对应一些准公共领域的产品。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政府在给一些政策支持,而鼓励一些企业加入进去。企业在观察自己发展机遇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些可能性。有一些企业说我可以请到高水平的专家,把那个沼气池做更好的提升,那个时候养猪不是过去分散的情况, 而是有一个有规模的。养猪到底怎么样,怎么样成规模?
  养猪厂、沼气连通以后把这个社区片区作为一个更优化的考虑以后,对接到桂林周边的黄金旅游一条龙里面,作为结点。这是企业上面要有成规模的资金推动的这个经济活动。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链条,政府加入又是 理所当然的,合乎逻辑。政府财政每年都说怎么样支持新农村建设,怎么样支持草根创业发展。通过贴息,必要的信用担保,以后成规模的情况下,县域经济里面还有更多的产业基金的方式,会支持一种新农村建设概念的开发,乃至连片开发,把企业的资金力量激励他们引进来做这种更加呈规模的,更有技术含量的开发、升级换代。从这个雏形来看 ,我们所说县域经济和企业作为在新农村建设概念之下又是有一片天地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听到从国务院领导到有关部门在不遗余力 地推动PPP这个机制创新,陆续下发了一些文件和指南。在县域经济层面无论是以后的产业发展还是把企业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对接都大有可为。产业发展也不排除一些产业园区,一些成片开发有PPP用武之 地。并不照搬上国际上相对成熟的一些标准范式,完全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开发出来一个新的产品的系列,这个角度上我觉得,我现在想到的和实际生活怎么样对接还有很多进一步的研究之处,只是借这个机会把这个主题一下 汇报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谢谢贾所长的发言。他从绿色环保低碳等等方面进行了发言。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想看一下还有没有问题?我想问一下杜所长。在政策利好的条件下如何进行融资渠道拓展,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杜晓山:现在这个融资刚才也讲了,这个理论上都好说,实际上运行过程中问题还是特别多的。包括最近李克强总理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他们 也提到了,成立政府类的担保基金、担保组织和纯商业的担保组织、机构。这些目标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现在这个融资难好像还好办一点, 关于融资贵的问题,我的判断是这个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在利率市场化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不管是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都有一种追求利润甚至利润最大化的趋向。因此呢,第一 ,它不愿意往小微投。中央政府用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帮小微和农户或者说政策性金融帮助失业下岗工人,那么县域里面也有失业人员,尤其是大量的倒闭的厂子,甚至是农民或者是小县城里的大学生们,大专、大本回去之后失业的太多了,一是鼓励创业, 这是从创业的角度讲。

  今年虽然经济下行,但是创业的形势还可以。企业开业,从备案或者开业的条件几乎是无条件,一块钱都可以成立公司。这 些都是中央采取的措施。包括金融机构大型的、中型的以及小型金融机构怎么样支持,不管是从经验还是政策的角度,都已经经过大概十多年的发展,我认为经验其实是挺清楚的。但是真正追求在这方面的发展我觉得还是很不够的,就是因为这里面形势不是太好,一个是经济下行的问题,一个是竞争不充分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说政府保护金融这一块儿我认为过强。对实体的保护,实体经济的保护虽然也是很想下工夫,也确实想了各种各样的招,尤其是 从最近国务院的一些措施来看,但是我认为效果有限,问题比较大。虽然2014年比2013年好了一点,2013年比2012年好了一点,但是问题非常的多,非常难。中国银行原来的董事长最近在一个公开媒体上说,真正能够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满意的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在中国目前也就10%。就是他的一个判断,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判断。什么意思?就是说,也可能我是一个小微我要求一百万的贷款,要求一年或者是半年,要么你就拿不到。要不然拿到了,可能会给你80,我给你50万,条件第一个利率要上浮,完了之后 再存多少钱,实际上还不能拿到这么多。比如说一百万的利息,基准利率是6%左右,您拿得要12%。现在的借贷20%,但是私下的民间,温州那边的看法,就是温州的指数就是 借贷指数民间是靠近20%年化,但是对小微的贷款,实际上下面太多的是30、40%的利率。这个东西就是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更不要说这里头有很多的很无奈的一些做法。还有一些隐情的东西在里面。这些东西刚才发言里面讲到了,不管是国务院要求减免税,很多地方政府采取的办法 是把减税的那一块儿加回来。这个贵的问题是老大难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刚才也谈到了,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从间接金融到直接金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做得好的,我们先不谈违规的那些行为。做得好的,这个融资成本也下不来。为什么?它对客户的回报承诺,就是投资人的回报是百份之十几甚至是15%以上,然后他还要有费用,那么借款人总的年化大概跟小贷公司差不多, 是20-30%。小贷公司名义上不准超过40%但是你做细致的调查是20%吗?不是。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上有所缓解,但是融资贵的问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刚才谈的几个方法,都是理论上的方法实践上解决一部分。但是真正落到实处是不是我们理论上 的这些学者们所说的,或者中央所说的话就能解决的?我觉得是难一点。
   
  主持人:谢谢。我问贾所长现在这个信用财政扶持当地的中小企业有没有一些优惠政策?您在这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样的看法?
  

  贾康:据我了解,咱们国家到县级财政一般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财力紧张。往往在支持辖区内的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它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一些发达地区另当别论。像我所说的 两个三角,它里面的一些县都是有一些经济实力的,前一些年他们发展一些通过自己的地方政府可以掌握它政策设计的权力的财政支出工具支持一些当地企业的发展,配合贯彻领导班子的辖区发展战略做一些事情。财政过去的概念里面这个有专项的支付。但是他们前年利用周转金的形式,在90年代当时控制金融风险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在财政部系统里面有一个说法,基金只收不放,配合着控制金融风险。但是实际上始终没有在这方面完全放弃。开始用零用的一种方式 ,以贴息和政策性信用担保的机制,有一些探索。曾经一段时间,中央层级专门组建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各地雨后春笋一样几千家政府背景担保机构建立起来。贴息有一个特点,跟市场上整个金融运营相对接的特点,贴息是一个一个的项目,只要把商业性贷款要求一些相对高的利率水平和这个项目本身只能承担的利润水平缺口贴上整个资源循环就可能转起来了,这是一种政策支持。信用担保把高高低低的一些项目,通盘在一起担保支持,加上专业化的力量 ,它承认在信用担保过程中间按一个时间段总结,比如说一个年度可能出现一部分贷款损失,这个贷款损失只要是能够承受,整个剩下的那个贷款损失是2、3%,其他96、97%的部分全都得到融资支持而运行起来 ,这也是类似于贴息机制但是面对一个更开阔视野,可以有这种呈规模特点的政策的支持操作。实际上后来碰到的一个问题,一个是财政后续支持这一块儿,因为你贴息也好,政策性信用担保也好,必须财政做后盾,可持续不断 地注入资金。
  另外一个,如果你强调你真的要求说我要可持续,那么实际上生活里面种种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它也会按照政策性担保,更倾向于短平快。我干嘛费劲做这样复杂的融资担保业务?跟其他商业性定位的担保机构追求短 平快。这两个是很清晰,一个真正坚持政策的初衷,没有一个规范的财政后续支持机制,你这边的资金会进入萎缩过程,对领导对员工都没法交代。如果这些方面不是真的用心,而转到 短平快这样商业活动里面最后实际上颠覆的原来最开始组建这样一个政策性金融机构,这种现象在中国实际生活中间大量发生,但是这几年有其他更复杂的问题,如杠杆率提升,融资平台也跟这些融资活动促进在一起。我们观察总体评价,中国做了这么多年的探索,仍然没有清晰 地形成一套可持续的,可以配合法制化建设政策性的金融体系或者是政策性融资体系,政策性金融一度甚至被官方抛到一边不敢提,因为两次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政策性银行做商业化改制,所以这些情况今天不能展开说,但是三中全会以后决策上有新的意图,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融资和开发性融资这两个概念都出现在三中全会的热潮里面。开发银行实际上转回一开始相对清晰的思路。

  总书记所说的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制之说存疑,那么最高领导人实际上否定这个思路,重新考虑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而 又具有中国特色且借鉴国际经验,既要充分地发展商业性融资体系,不可回避战略层面到策略性层面。刚才杜晓山所说的有可能找到对应的方案。接受监督的,评价绩效约束情况下可持续 地注入资金,支持这个政策性融资体系的这个运行,这个体系本身的定位不应该是盈利性的,它就是追求政策效应。对它特殊的管理机制,怎么样激励员工?形成一个从一端纯商业性,到另外一端纯政策性的 ,叫做无缝对接覆盖所有实际生活里面的需要。那些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他们的风险比较高,每一个融资具体交易的成本又比较高,使商业性定位金融机构就望而却步,就不可能持续支持这个问题,配上政策性的融资因素,大家实际上形成一种合理分工,一种合理分工下的无缝对接,覆盖这两个机关之间各种各样融资需要,包括产业基金,包括灵活 地在中国实际生活里面创新发展里面前面提到的PPP的机制,未来有希望实现这样,县域概念之下面对草根层面中小微的创业融资活动体系。一步一步往下做,毕竟三中全会看到一些新的精神,实际生活里面也看到一些值得总结 的经验。
   
  主持人:谢谢贾总。我想问一下沈主任,县域经济当中有好多农村的土地流转,比如说他以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这些方面联动,把农民地收起来。但是后面做的是名不副实的项目,后来这个情况有没有什么措施对他们进行管理?
   
  沈贵银:首先我纠正一下。我现在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老讲2.3亿个农户,我们现在合作社120个万左右,种粮大户200万左右,这个跟2.3亿农户相比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目前土地流转率大概28%左右,这两个数据我不做评论。第三个,确确实实出现这种现象,但是我也看到了,我前两天刚刚在上海看了一个中洋结合的农场。我们农业的委员会在那边开会,我就开了一句玩笑说 ,这个农场主就相当于京剧的票友,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公司,一个老总,他又有酒店又有房地产,他就是拿了这么一个上海市农委供应土地里面的一个土地,搞的一个中洋结合的农场。但是这个农场他确确实实是没有造别墅,这个没有。他完全是中洋结合,但是他结合的理由 是生态观光,结合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把循环的理念放到里面。猪场里面把这个生态有机肥运用到农作物里面。农业部应该是在去年,我印象中已经出台了一个办法,就是关于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上的标准就是说,鼓励工业资本进入到产前产后,从事这个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从事加工流通等等,但是对于工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这也 是准入的,需要有准入条件的。就是你不能到农村圈地。这个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家庭经营比较好,你把规模再做大一点,企业同时农业生产圈地,它的建筑成本抬高了。让农业工人到你 农田里面干活这个成本太高了,这个千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
   
    
  沈贵银:现在这种情况比较下少了,但是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情况。 从农业部门来讲,贯彻这个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所说的三条红线,三个红线的背景下面我觉得以后更加规范。不能说没有,有也是肯定有的。
   
  主持人:下面请两位老总谈一谈互联网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发展。
    
  孙云龙:刚才听杜所长讲到地方政府解决小微融资难的问题。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 的一个机遇。这次我们集团的高管(我由于特殊事情没有出去)和建行、民生银行以及金融工作局统筹到美国考察 了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回来以后我也组织大家座谈 了一下,就是内部座谈。我感觉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概念,但是它针对的问题核心有可能还是要解决这个企业的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马云的一句话给我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启发。他说:阿里巴巴发展15年当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研究他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在深海里面你是很难从鲸鱼身上吃到肉。真正给你带来营养成分有可能是最小的微生物和鱼虾。海洋世界当中很多 巨型动物他最主要的食物是最小的,他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最小的这些生物给他提供的。生物和动物世界当中也也可以运用在互联网金融当中,我觉得这个比喻也是非常像的。如果国家有清晰的政策。最近我看众筹的一些管理办法也在征求意见,政府有清晰的政策,有明确的法规,包括也鼓励一些社会性的一些 尝试性示范,在互联网金融一些细分领域应该有一些创新企业,这对于很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贷款成本高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所以未来中国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也好,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大的世界平台上出现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我还是非常看好的 ,将会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出现。今年阿里巴巴上市对我触动蛮大,因为2006年马云当时邀请我参加阿里巴巴,我当时拒绝了。我当时搞这个赛车,没太瞧得起阿里巴巴。我最近一直在频繁 地学习,学习这个互联网,学习移动互联网明年准备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改变的方向性战略,一定要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当中找到一些具体项目,现在主要是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点上看了几个比较中意 的项目正在谈判当中。这个过程当中互联金融如果有很好的项目,很好的金融创新机制和模式,我觉得我们作为民企应该参与,而且我觉得我这种意见和态度代表一批这样的企业,很多企业都想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一方面在观望。
  我最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就是过去在迷茫当中当中很多东西政府都做了,说明什么,这届政府从高管到政策监管部门,包括政府的制定部委他们还是蛮想作为,蛮想做事的。我觉得这个客观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了。你必须要有所作为,因为实体经济的持续下滑在创新方面再做不上去的话,我们这个GDP是很难在新常态下持续性稳定增长,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谢谢大家。
   
  杨锟:简单说两句。互联网金融本身 确实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没有边界的。这一点来说,我们可能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将来会与互联网金融发生密切关系。但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互联网金融金融也是一个直观可见的。 从传统的金融管制来讲,确实现在造成了这种效率低下也好,还有这个垄断也好,实体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但是确实使我们很多的资金找到更好的出口,快速流通起来。这一点来说已经近期起到很好的作用。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今天下午我们的论坛这个阶段就到此结束了。那么今天晚上我们有一个晚会,大概是晚上7点到9点在今天贵宾楼的二楼,叫 谊和厅,欢迎大家参加。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