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县域发展的引擎》
时间:2014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
 

  贺铿: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刚才几位领导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时间关系,我只讲15分钟。讲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第二个观点: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三个观点是关于制度的改革。

  第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基础。刚才三位都谈到了全面小康,“小康”的总量是没有问题的,平均数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全面”。我个人认为,到2020年真正达到全面小康,任务是很艰巨的。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世界都说了,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占15%以上的总人口。我们现在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我最相信两个指标 :一个指标是相关调查当中的最高收入的20%人的平均收入,最低收入的20%人的平均收入,这两个平均收入之比。两个数据。我们国家相差11倍,美国8倍多一点,印度、俄罗斯都在5倍以下。我们是11倍,那怎么办?穷的是怎么穷?富的是怎么富的?富的人有多少?这个指标很难解决 ;另一个人是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国家差距3倍以上,世界平均数是1.7。我国目前扩大的如此严重,所以必须重视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我说的县域经济,并不是有的同志所说的成都的郊区、北京的郊区等大城市的郊区,我说的是2800个县。必须看远郊县域经济怎么发展。关于成都土地的流转和新农村建设,开了三次会议 ,每一次我都是反对者,我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的建设农村。我说的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刚才说的两大差距的问题很艰难。我们的眼睛必须看着2800多个县,而不是看一个小范围。过去我们说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样板不能代表群体,只起着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决2800多个县。2800多个县的发展一定要靠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
  县域经济至少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一种经济。覆盖的面是全农村,或者是全范围;第二个特点,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题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的进程。在任何一个县,都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说工业化,并不是北京的工业化、上海的工业化,而是我们所在的大多数的地方。要实行工业化,并不是搞几个园区的工业化,而是真正的让我们9600万平方公里 范围内经济都发展起来。搞一个样本给大家看很容易,我看了许多新农村的样本,搞几个特别不得了的村做样板也不难,比如是华西村,可以做样板,是因为有能人,但仅仅如此,并不是全面小康。所以说必须要针对2800个县,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什么。你要发展,就要推进县域经济。我对发展县域经济,不主张一味的发展所谓的观光农业,还有所谓的生态农业。你去弄一块地,财政给一个补助,老板是赚了钱,但解决不了中国的小康。你在郊区搞观光农业可以,但不能2800个县都搞观光农业。你搞一个生产的生态农业, 即使是真正的生态农业,打造绿色的产品,尽可能的绿色,做那么一两种,然后一斤大米卖50块钱、80块钱,老板是赚钱了,但百姓并没有赚钱,中国的全面小康依旧达不到。这种富人经济 的局面,我希望可以扭转,要发展真正老百姓的经济。

  第二、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且我认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今后20年左右时间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首先是我们城镇化的水平很低,刚才上面的同志讲到邓小平提出三个2010年、2020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2050年要达到中等国家的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是12.5%,就是说87.5%的城市化 ,我们现在到2050年想要达到这个数字也是比较艰难的。城市流动人口是市民吗?城市化了吗?没有的。他们并没有城市的待遇,孩子上学有问题,医疗保障没有,工作不稳定,这不能叫城市 化。我预计到2050年,达到85%的真正的城市化率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应该加强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城市化的前提呢,必须是农业现代化。我们这些年搞城市化, 却忘记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真正劳动力从农村转移85%出来是转移不了。我们要吃东西,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养不了那么多的人。必须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标准是3%的农业人口养活我们 所有的人口,同时还有大量的产品出口。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必须逐步推进。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可以有非农产业就业。发展县域经济,就可以使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岗位,这是欧洲和日本的经验。
  我国有两亿六千三百万从全国各地跑到城市打工的劳动力,一到过年,几亿人迁徙,不能这样的。你必须把他们就近转移到非农就业岗位上去,这才是发展的道路,使全国所有的农村,既有工业、农业,又是大农业。我们的城市化, 最重要的问题是县域经济要发展非农产业。只有发展的大量的非农产业,农业现代化同时推进,我们的县域经济才有活路,整个国民经济才有真正发动的引擎。你搞一个局部的,那对整个的中国经济算不上一个引擎。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农地制度的改革。农地制度的改革,非常的迫切,非常的重要,因为它是前面所说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最大的阻碍。我们的农地制度是现在这样一个制度 ,家承包几亩的小农经济,必须要流转起来,必须要把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关于农地有三个亮点,问题是怎么突破。第一是肯定了农民对土地承包的经营权,鼓励在公开市场上流转,提出这个思想 ;第二个是保障农户宅基地可以做抵押担保;第三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以同地同权。刚才章成同志把这个问题摆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修改物权法。物权法里面,只确立了农民的物权,没有把处分权交给农民,必须把处分权交给农民 ,农民有了这块土地,他再根据自己的特长,决定是从事非农还是农业。只要土地流转的问题解决了,处分权的问题解决了,我相信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都会有较快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是有希望的。不要把新常态理解为好像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那是不对的 ,中国没有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调整过来以后,一定还有跨越发展的空间,保持8.5左右的发展速度,我预计20年没有问题。谢谢各位!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