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时间:2013年12月28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演讲人:李稻葵(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八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前面各位来宾都有精彩的发言,我想我就不用重复他们很多的重要观点,大部分我都非常同意,我就非常精简地就主办方给我安排的题目——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做一个简单的述评,最后把聚焦点放在地方债问题,地方债问题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首先,2014年中央提出稳中有为,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我的理解是希望主观上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这是我作为经济学者的理解。2014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有一定下滑的压力。如何应对这个压力?围绕这个问题有三个基本的风险点,第一个风险点是如何防止地方债在个别地区爆发,这处理好地方债问题的关键。如果不希望由于地方负债过高,而带来的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现场发生,就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然是我们稳增长最基本的要素。关于这个问题我最后还要再谈。

  第二个风险点,从宏观经济运行方面来讲,还是一个资金的问题。从2013年初开始,整体资金流量和整个资金的局面是相当食物紧张,其中有很多具体原因,最终的表现是银行间的拆借利率现在非常之高,银行所吸引存款的利率、吸引新的资金利率达到5%甚至更高,这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

  第三个风险点,来自于国外。美国仍然不能让人放心,欧洲基本上在2014年会是一个稳定缓慢增长的格局。美国的两大问题,一个预计发生在1月初,2014年1月初,美国国会能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国债上限提高的决议,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一旦这个问题出现任何偏差、拖延,对整个金融市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那么要注意到,现在市场的情绪是极其乐观的,美国的证券市场连续创出新高,在一个极其乐观的背景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打击会是非常严重的。来自于美国的第二个风险,就是量化宽松政策是否会按目前预期的力度和速度来退出,如果退出的力度和速度过快的话,对于周边国家,对于欧洲,对于新兴市场国家都会有很多的影响。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美国实体经济的数据是非常之好,新增的就业不断上涨,登记失业率稳步下降,整体失业率也是同样稳步下降,那么增长速度明年有可能达到2.7%、2.8%甚至更高。在这个背景下,量化宽松政策一旦以较大力度推出的话,考虑的是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但是,这个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整体的,主要的作用点在其周边国家,在新兴市场国家。

  明年值得期待的是三件事:

  第一点,明年是三中全会之后的开局之年,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些具体措施,真正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到投资领域,而不是传统的房地产,也不是传统的地方市政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看点。能否通过减政放权,通过打破垄断,真正带领民间资本进入到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中来?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个看点,能否采取重要措施,化解地方债危机,给地方政府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第三个看点,能否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提速,同时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政策能够相互配合,依次来化解当前资金比较紧张的局面?讲得更具体一点,我认为特别值得期待的,应该是要加快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如果商业银行资产能够适当,证券化规模能目前非常少的量稍微扩大一点的话,商业银行在手中形成的好资产,比如内部评级比较高的房屋贷款,如果可以转向债券市场的话,就可以大大化解资金紧张的困境,能够让商业银行自己获得更多的自有资金,补充资本金的忧虑。如果这件事情能到位,同时货币政策能给予相应配合,我想不仅资金紧张的局面会有所化解,这件事对于股市也会有一定正面的帮助。当前的股市,总体来看大家的情绪是悲观的,大家都认为看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同时看到IPO的开发。如果货币政策能够配合的话,明年有望出现一个由银行股所带动的整个大盘的回升局面。为什么这么讲?因为银行股是整个股市份额中最大的板块,20%以上的市值来自于银行股,而银行股目前的价格是相当低迷的。为什么低迷?就是因为刚刚我说那个问题,因为银行不仅需要赚钱,而且需要赚了钱之后补充资本金,不是分红。这是关于2014年整体的预判。

  最后说一下数据,14年比13年整体增长速度略有下降,今年预测是7.7%,明年可能到7.6%,明年的物价水平会有所上涨,今年是2.7%,基本上打住。但是,要注意到这么一个比较低的物价水平,背后是农产品供给相对比较充足,连续十一年粮食丰收,因此,明年物价上涨压力会比较大,我估计如果能保持在物价3.6%或者多一点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水平了。

  最后聚焦地方债,首先要清楚地方债是什么?地方债是大量的地方政府为了搞基础建设,通过自己的公司所借的各种各样的债,大量是来自于信托、银行。地方债的规模现在各说不一,比较低的数据是18万亿,高的数据是25万亿,占到GDP30%到45%这个规模不等,不管怎么讲也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和金融包袱。本质是什么?中国的地方债跟西方,跟美国、欧洲的债台高筑,本质完全不一样。西方的债务高筑本质是福利性开支,刚性的难调,不能够下降,同时税收规模由于经济放缓在减少,增长速度减少,因此形成了只能靠发债来过日子的局面。中国地方政府地方债性质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地方债的形式是地方政府为了搞建设借钱,借钱有的时候过多,所形成的债额高筑的局面,本质完全不一样。

  怎么办?分析了本质的不同,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有解决的办法。解决的办法实际上还是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两句话: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这两句话在地方债化解过程中至关重要。
  
  首先是市场作用怎么发挥?我们仔细分析,很多地方政府的建设项目并不完全是公共项目,其中有很多是代替市场建设的项目,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市场化的办法,把它给民营化。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去过一个沿海城市,这个沿海城市土地面积很小,交通堵塞,沿海就是一条路,怎么办?经过地方政府的论证,市民积极参与,地方民主讨论后,决定修一条路,沿海高架路。这件事情本质上讲,要我说并不符合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的定义,完全可以修这么一个高架路以后收费,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使用高架路的驾驶员、车辆、运输公司,都是单个受益的,并不能说我用了高架路以后,我让整个社会受益,不存在这个道理,本质上是私人产品,既然是私人产品为什么不能收费呢?沿海城市管理理念相当先进,为什么不能逐步推广电子管理办法收费呢?完全可以。从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基础建设事实上是完全可以走一个市场化道路的,理念要转变。通过这个理念转变的话,很多地方的项目就可以盘活,就可以变成在经营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可以兑现的一些正资产,由此来化解政府债务。

  第二句话,发挥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要怎么理解?刚刚提到地方民主,通过各种各样地方民主的方式,让地方政府亮相,把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好好理清,给当地人大汇报,通过人大汇报形成一个负责任的机制,让地方政府举多少债,搞什么项目,都完全透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过度借债,或者过度出卖土地的这么一种倾向。我认为应该要发挥政府自我监督的职能,地方民主的职能,给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借债上限。
 

  所以两句话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发挥市场机制把资产盘活,发挥政府基本作用,约束好自己,这两件事如果能做到位的话,我相信地方债的问题将逐步化解。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中一些最基本的,让我们担心的忧虑点,也能够逐步缓解。
 

  谢谢各位。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