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三: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
时间:2012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主持人:求是《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

 

嘉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对话嘉宾:水卫士行动总策划兼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合军

 

对话嘉宾: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

 

对话嘉宾:“微校服行动”发起人、诗人潘婷

 

话嘉宾: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蒋凌宏

 

现场照片一

 

现场照片二

 

现场照片三

 

 

    时间:2012年12月15日下午
    地点:国谊宾馆迎宾楼三层第5会议室
    主题: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

   

    张凡: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2012年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今天下午的分论坛由我主持,我是求是《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嘉宾。我们今天分论坛讨论的主题是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

    公益慈善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乐善好施,守望相助,为善不甘人后的中华文化传承千年,“达则兼济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哲古语尽人皆知。在新时代如何把这种美德发扬光大,值得我们探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把慈善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公益慈善事业也在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思考并探讨,如何要抓住机遇进行创新举措,从而努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今天的嘉宾都是这个领域的带头者,下面我介绍一下几位参会的嘉宾, 第一位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先生,等一下他会来主持我们这场嘉宾的对话,也会来分享他关于公益慈善的理念和故事。第二位嘉宾是水卫士行动总策划兼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合军先生 ,等一下张合军也会为大家分享他们的行动故事。第三位嘉宾是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先生,大家掌声欢迎。在我们中国有着这样100年历史的媒体,在今天这个新时间的条件下,又对公益事业有什么样的作用,等一下请林先生分享一下他这方面的经验。第四位嘉宾 是 “微校服行动”发起人、诗人潘婷。微公益是现在越来越活跃的公益行动,我们也都看到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在通过微博,通过视频的方式展开,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在互联网上展开的 。潘婷女士的行动服务是什么,等一下请她来讲一下。接下来我们介绍的嘉宾是来自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蒋凌宏。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企业起着巨大的作用,林总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说中国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解决安居,而是解决乐业,我觉得 这主要得由企业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来提供这样的岗位和背负这样的社会责任。东方雨虹在社会慈善方面有什么做法,等一下请蒋先生给我们分享一下。
    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有请本场对话的主持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有请王院长。下面让我们把时间交给王振耀院长和对话嘉宾,大家欢迎!
 
    王振耀:欢迎大家,也欢迎各位嘉宾,我们今天这个题目是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公益慈善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 。我们中国社会在去年达到了人均GDP五千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现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的卷入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应该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 遍布全世界,无论你到哪个角落里,都会发现那里有中国人,中国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实现了我们的全球化、国际化的梦想。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格局进程中,现在这个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 到底有什么联系,公益慈善是什么?现在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社会我们提出了叫现代慈善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公益慈善开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 角色。公益慈善可能会逐渐的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成为我们中国公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请到的这几个有分量的嘉宾,他们恰恰是在不同的领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他们的推进方式 就是用公益,做慈善。就像刚才张凡社长说的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辉煌业绩,同时他们又在做着慈善,我想我们今天的对话是不是这样开始,第一个单元先请这四位嘉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一谈社会进步和慈善的关系,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然后我们就公益慈善和整个社会进步,这样一个重大题目,来展开讨论和论述。大家知道前几天 ,已经有一些学者在公开的场合,已经非常明确的说, 现在世界其实已进入到了慈善资本主义时代,整个市场经济正在经受着一场公益慈善社会责任的全面洗礼。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当然也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也还包括跨国公司都在经历着这样一场洗礼,这个洗礼在全球范围内是发展 地越来越快,越来越广泛,并且产生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活力。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想分享一下,看看我们这四位在公益慈善界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他们的一些体会。我们是不是女士优先,那就先请我们的著名诗人潘婷,来谈谈她的公益慈善事业,特别是她发起的微校服行动。
   
    潘婷:拿着这个(麦克风)有点讲课的感觉,首先说下我在国内待的时间不是很长,我是刚刚回国,一直在韩国大学教书的。公益对我个人来说,它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非所谓一种非常高尚的存在。惭愧的是,我的公益是在国外学到的,而不是在国内。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把国外的比较先进的公益理念 与方法运用到我们中国来。能够组合成符合中国的公益模式。首先第一点我必须要强调的就是,在一个贫富差落非常大的国情下,公益的推广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个人从事公益七年,但是我没有任何的宣传过自己,包括我们自己志愿者团队的一些工作, 都是通过微博。非常感谢微博,我在开了微博之后,关注的一些消息通过微博传播到过亿的新浪用户,然后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有一个定期的公益行动就这样产生了,我首先先把它定名为微校服 。微校服不光是一个赠送校服的活动,而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孩子们的体形,给他们量身订作的一件保暖的衣服。真正的校服在中国还是需要孩子买的,在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山区里,有 很多孩子穿不起。这一次微校服活动在我上个月刚刚回来,看到以后是非常感慨,孩子们穿上非常新的校服,笑的非常的开心。
    虽然刚刚定位的时候,可能微校服给人的感觉很狭隘,为什么仅仅是校服呢?但是 看到当孩子在很冷的天气下,穿着我们的校服,每一个孩子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就让孩子感觉他们是公平的,而不是条件好的穿得起,条件不好的穿不起,在这种公平下,看到他们的笑容,我觉得我们成功了。然后再秉持着我们七年 的公益习惯,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做的是支教和助学,这两点我是不会放弃的。我要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的未来,首先第一个就是助学,还有一个就是支教。这是对微校服的一个介绍。
    我想谈一下社会进步跟公益之间存在的一个关系,在国外即使你是一个穷人,你也可以去做公益,而并不是说你是一个善人就去做公益,公益的理念就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们公益的模式是非常健康、科学、良性循环的。我是觉得公益不是锦上添花,公益是雪中送炭,我希望国内的公益 事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能够越来越好。
 
    王振耀:听潘婷的介绍,公益是她的生活习惯,是她在韩国,在国外就已经养成了习惯。其实我觉得 她的理念,包括她后来的一系列行动,在我们下边接着可以做深入的讨论。她有一个特殊的视角,就是边疆留守儿童,她用微博的形式来传播,用这种方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她影响了亿万中国的老百姓。其实这个社会理念的传播,可能你的诗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亿人读过,但你的公益确实是影响了一亿人。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进步,她的视角跟原来不一样,这是潘婷给我们的一些分享。其实大家注意,社会进步跟原来的模式不一样,你看潘婷不是领导,她不是站在很高的位置上来改革,她是通过微博 来传播理念,然后就对中国社会产生出来影响,所以她说的社会进步和公益慈善的联系很有意义。大家可以看一看,中国社会的转型发生在哪里,不是发生外边的高声呼喊,而是发生在 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这是潘婷给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启发,下面我们请林总,林总来自大公报。

 

    林学飞:让我来讲社会进步和公益慈善,我觉得有点愧疚,我无法理解什么叫社会进步,什么叫公益慈善。为什么?我没有 相关的理论和行为在公益慈善上面。我只能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说媒体到底怎么去对待社会进步和公益慈善。我们在座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媒体,大家可以举一下手,今天大多数都是媒体人。今天我可能会说的你们不太爱听, 但我还是要谈一谈。
    第一这不是公共慈善。世界上任何的慈善,会因为我们经历的关系而不同。我本人 的想法恰恰跟国内不太一样,我曾偷渡出去从海外得到第一桶金,对海外的事我比较了解。可能因为这个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不同,很多人说按国际的标准,这个我不 好说,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为我认为我们中国人骨子里一直积德行善,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并不是一定要把这个概念体现出来。
    前一段时间我几个朋友说陈光标的事情,从我个人来说,媒体应该给他更多的包容,现在媒体大侠太多,这个社会谁敢当大侠,大侠往往对社会的进步是没有好处。我们认为 对社会有好处的人,从我个人来说,首先是实干的人。我记得小时候在七八岁的时候,当年我爷爷说过一句话,他说孩子你自己如果对社会没做出任何贡献的时候,你没有资格去谴责别人好与不好,因为你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人。只要每一个人把自己做好了,这社会自然就好了,我希望做媒体的工作者,要有职业性。
    还有一个我再说一点慈善的另外意义,因为慈善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促进社会发展了,但是把慈善如果当成商业行为,就像习主席说的,任何人只能走一条路,所以我认为慈善就是一个行善的过程,我们不要把它当成生意,因为迟早到头来再厉害的野兽也逃不过猎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我们应该把这个定义好。
    说慈善我就说几点:第一我们要人才,我们这几年在人才的培养上几乎没有涉及过,比如做善事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心去做,也不需要宣传,至于宣传 ,后来完全是西方的政治学带来的。中国的政治是不需要宣传的,只要把好的一面展给大家看清楚就好了。这个我觉得在人才方面,要多做一些人才的专业论证,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机制,我一直质疑很多一些有关的部门,你怎么能来审查这个慈善机构是否具有信用。因为你怎么可能了解人家做的是有信用的东西 。我只是提个人的建议,比如某一个慈善机构的年检或者信誉论证的时候,能不能到网上晒一晒,让大家来评,这样可能更容易回归到实际。
    王院长是专家,我刚才跟他探讨了一下,我说我不敢说,说多了一不小心很容易得罪人。刚才这位女士说了一句贫困山村,我个人有一个不同的意见,我们这几年老解决扶贫和安居的问题,其实说实话,在没从农村离开的时候,根本不知道 哪个是痛苦哪个是幸福的。我记得我当年吃过很多苦,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直接穿到欧洲,别人问我苦不苦,我说我从来没感觉,因为在农村就是这么苦。所以我们在一些贫困山村里,他是并没有觉得苦的,假如你把他从那个地方带出来,带到上海或者北京的时候,一个月带一个,他的痛苦就来了。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因为他们需要的他的生活,他看到的东西并不比我们少,因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视这么发达,我认为要让他们选择的机会,特别是让孩子要有选择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孩子有太多的痛苦和不快乐的东西在里面,一不小心一上幼儿园又要学这个又要学那个,我觉得学过来真的有用吗。说实话,在我们温州的时候,我是读书读的最多的,但是恰恰兄弟几个做生意开始阶段是我做的最差的,为什么?因为我有这个脸,因为我认为我自己读书读到了,在自尊心上很难降下来。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说你们觉得没读过书的人拍马屁拍的好,还是读过的人拍的好 ?因为读书人拉不下这个脸。这个就是在你的第一桶金的时候,你往往比读书少的人,要弱的多。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我没有成功经历,我只有失败了以后的总结。当年在清华很多人问我有什么成功经验,我没有,只是当时走这条路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后来又反过来做的时候,才醒悟了一点点的道理而已。我个人认为尽量少打扰所谓的贫困。因为为什么?刚才张凡社长说的,我们现在社会要解决的不是安居,也不是社会现代化,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叫乐业。
    社会、城市里所有的压力来自哪里,来自是无事生非,这次有一个钓鱼岛的事件,恰恰全是 无业的人来闹事,而并不是说他内心所诚的爱国,而是对社会的一种报复和仇视。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地铁上男的划女孩子的脸,他并不是失恋,他只是觉得活得很苦,很有压力,然后 拿着失恋的借口说更好听一点来报复社会,这就是压力。因为我很理解,我的员工很多,大概六七百名,很多人在北京、上海的时候日子过的很苦,一个月几千块钱,他能租得起上海、北京的房子吗,你就是一个地下室还 要一千块钱呢,还要生活,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乐业。所谓社会进步,我认为我们首先得要思想上先解决精神进步,然后其次来谈经济进步,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谈社会进步的时候,只谈经济进步。
 
    王振耀:其实你们看,林总谈的几个重要的观点,首先他说到了人才,他说到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其实这两天大家知道,社会讨论很多,我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现在很多专项治理没效果,我说专项治理不专业,你说儿童或者有农民工进城 问题,大家就搞一个专项治理。专项的治理在国外都是成型的经验,他需要政府和社会的互动。
    第二个他说的是体制,我觉得他说的体制问题也是等一下我们可以很好讨论的,其实我们的政府,我们各个方面的建设,这个体制包括信用问题很重要。
    第三个他说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刚才潘婷和林总他们都说到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说生活方式,林总说的是你要怎么样让人们选择生活方式,这实际上说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是把人们带出来,简单的学习城市生活,还是认为在乡村也有他的价值。这几天我参加法国大使馆的一个交流文化项目,法国的提法是你先不要轻易否定传统,你 应该知道传统的价值是什么。中国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但发现的不够。法国有很多方面,其实是需要和中国学习的,但是中国好像对传统,特别是对乡村的传统发掘的不够。我们为什么躁,其实 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和价值发掘的不够。
    更重要是他最后谈的乐业,这就和公益慈善联系起来。大公网倡导可不是说现在做倡导,大公报是1942年就有意来做这个,当时就报道我们河南的事情。我觉得其实他 表明了一个他们的立场,林总是用他自己特殊的实践来讲,并且他也谈到了学问和行动能力的问题。我觉得一会儿大家可以谈,什么叫学问,咱们学这些东西,和实践、经商、管理究竟是不是直接就有用。等一会潘婷老师,她也可以从国外的经验分享一下。下面咱们先请北京东方雨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蒋总来谈一下。 
 
    蒋凌宏:刚才听两位专业人士的讲解,我听到两种说法:一种强调你企业只负责赚钱,保证经济效益是最大的公益,甚至听到有一个投资者说,他但凡听到一个企业讲爱国我就不投,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言论。第二种言论说,你的慈善公益就看你捐多少钱,企业捐钱只是其中的一个表达方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我们谈这个慈善公益和社会进步,首先我们有一个大的环境,因为中国和国外的环境不一样,如果深搬国外的标准和要求来中国可能不恰当。我们有这么一个大环境,就是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每年的经济都高速增长,到现在还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结果,比如说我们的90%的地表水已经被污染了,60%是严重污染,我们的空气已经很不像样了,我记得有一个数据,跟云南和昆明的空气,在北京待一天相当于多抽一包烟。我们的土壤,这个数据我没获得,土壤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中国已经55%的土地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这都是有数据的。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这个代价我们可能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才能挽救回来。
    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改革开放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个责任的问题,就是说在这个环境下,企业促进社会进步和慈善进步,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保持合乎规范的经营。你要尽最大的职责,赚取最大的钱,这是最大的公益。拿我们建筑防水来说,12月8号,我们开了一个防水年会,质量建筑局的师长说了一个数据,说了三个65%。他说的这三个65%,就说明了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基本环境。那么在这个环境下,我们作为建筑防水企业,最 重要的还是合乎规范的经营。
    所以针对这个来说,作为这个行业唯一一个上市公司,我们每年都坚持发出一个社会责任报告,好像大家认为是一个形式,但是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他是把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员工、客户、上游、下游、社区相关的数据都要公布出去,来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而合规经营的成本比一般的企业经营成本要高很多,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下,坚持合规经营就是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在企业经营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就相当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刚才讲了行业非常不堪的一个数据,怎么去改变?除了你自己企业自身做出努力之外,我们还花了很多的钱、很大的精力去做一些科普的宣传,我们连续几年跟电视、纸媒一起做的叫走进社区深入活动。每年花的大约有几百万,一个一个的社区,我们大概进入了300多个社区,去做一些防水科普知识的宣传,为150多户的一些弱势群体,叫空巢老人 提供服务。他们的状态是非常可怜的,一个老人打着伞上厕所上了十几年,我们为150多户这样的家庭进行了免费的维修,使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像这种把科普、普及、社工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我们会继续做下去,我们在全国已经做了300多家。这就是让消费者加强对建筑防水的认识度,使他提高对防水的重视程度,反过来就是逼我们业内的经营者提高经营水平,这是促进了行业的进步,对社会也是有贡献。这是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和促进行业进步结合在一起。
    第三个就是力所能及的进行一些捐赠、捐助,我们不强调这些东西,不特别宣传这些活动,实际上我们企业每年都组织义务鲜血,我们有一个义务鲜血周,虽然说现在的某些机构信誉不好,但是我们还是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微博之力。还有就是向希望小学捐赠图书馆、图书室,这类活动已经成为制度化的活动。我们需要有什么作为?将自己的经营活动跟促进行业进步和保证客户的质量以及科普活动结合在一起,还有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振耀:蒋总谈的很有意思,等一会儿我要让蒋总来做阐述,他认为做企业的科普,对污染,对防水很多的知识 科普是慈善,这个蒋总等一下我要问你,那我推动行业的进步,推动很多科普的宣传,包括为老年人维修房子,进行这一类和他的企业和专业紧密结合的是不是属于慈善。再一个他提出了非常大的一个问题,等一下我们是要深入探讨的,就是企业如何做慈善,因为他这个企业跟别的企业是不一样的,他说到企业要尽社会责任,要合规。同时他上来就先呼吁,我们水、土壤的污染 问题,然后他又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减少或者减缓这些污染。当然他们的产品是直接跟老百姓,整个的房屋,特别是刚才说的项目跟老年人的生活具体联系在一起。他的分享可能使我们在公益慈善和社会进步之间,和企业的功能,用什么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和传统思维方式不一样的角度,等一会儿我们做深入的探讨,下面我们请张合军先生来做分享。
 
    张合军:首先谢谢主办商,听了几位前辈的讲话很受益,我想简单介绍水卫士行动这样一个形式。因为在中国每年消耗的水大概有200亿瓶,这个量很大。在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场合,可以看到瓶装水的浪费,很让人心痛。崔永元老师做过一期节目,他讲,每天 开掉五瓶水,实际上只喝一瓶水的量,就是因为人很多,喝一口结果分不清楚了,就不喝了。所以很小很小的一个方法就是你可以做一个标记,这样为消费者提供很大的便捷,可以节约这个水,以及我们的文明风尚都带来很大的好处。前面有几瓶的水,我刚才已经贴了一些。这种小方法,我们通过努力,在今年的两会,全面应用,每瓶水都贴了标识,委员们的反响非常好。今年的提案是我写的,我们这个提案被授予了优秀提案,今年主席亲自给我们颁发了证书。
    我们是从去年4月22号开始做,我们在去年获得了基金会颁布的全国水公益环保奖,我们做的时间很短,但是获得这样的殊荣,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水资源是一个基础资源,国家领导是非常的重视。现在我们十八大召开提出小康社会,提出的可以说是我们这个项目生在逢时。
    另一个项目是一桶水洗一辆车,今天下雪了我来,开车不太好开,包括夏天有一些人下大雨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我很欢喜。可能给一小部分带来麻烦的同时, 也带来很多的水源,要是这个水保留下来,也就够我们北京市半年洗车用了。确实水资源是一个基础性的资源,我们项目的用意还不仅仅限于我们的人类社会,我们有一种理念就是万物生灵,心念众生。因为我们作为几百万种生命中的一分子,我觉得很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去多考虑一些我们以外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动物保护都做了一些事情。
    而且在瓶装水的方面来讲,它不具有区域性的限制,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原来的财政部长前一段时间来华,开了一个会,他对这个事情 很惊讶,以及联合国水资源部长,他说你们在哪里做这个事情,我都马上过去支持。我们在美国在其他的国家也看到了大量的瓶装水浪费的现象,这是一个国际的事情。瓶装水正是因为我们 的文明进步,才形成的消费品,我们这个方法很方便,在这个一次性的产品上面,顺带加入一道工序,就完全可以。我们的理想就是将来给每一个瓶装水,在这个标签上面用这个方法,就像给每一个汽车装安全带一样,是对社会和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水卫士的一个情况,这个事情是我策划的,在今年五月份我们一周年的时候,还在政协举办了一个画家和小朋友的非常成功的画展,这次很多领导都到现场看了。
    从公益与慈善的角度,我谈谈我个然浅显的见解,公益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就觉得不光是人, 还包括生态的树木砍伐。公益和慈善我觉得是一种修为,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他是非常纯洁的,然后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然后就迷失了。那么就要修,我们这个公益开创的程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要修,要做这个公益慈善,我是这样的一种理念,我觉得是一种修为。
  甘地讲了有七种情况毁灭人类,我觉得现在有一些情况可能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修。先谈这么多。
 
    王振耀:其实我看了看,现在咱们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的民族包括每一个个体,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选择,我们要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如何看这一瓶水。除了他们的讨论,因为我是成龙基金会的监事,成龙就跟我们讲,做慈善最重要的开支是什么,他教我们的是什么,他教我们的是节约。成龙喝矿泉水,你拿着一个杯子你不要丢掉,我今天喝一定是喝到最后,不会剩半瓶水走,如果实在喝不掉我拿走。在饭桌上也是这样,你别看成龙这么大牌,他说为什么我们要浪费,为什么要点那么多,从水开始,到不要浪费,然后讲他出席各种活动,说怎么对待肥皂、怎么对待洗身体的浴液,包括这些拖鞋。你别看他那么大腕,他一看拖鞋很干净,还会拿起来装到包里。这不可思议,我原来只以为他做慈善,没想到是这样的。
    他其实不仅谈到了如何对待水,实际是谈到一种生活方式,从潘婷开始,她上来出嘴没有准备就说到,她说慈善就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几个从不同的角度,其实是阐述了一种生活理念,阐述什么叫社会进步,什么叫生活进步,什么叫我们个人的进步。他们谈的问题,使我想到一个今天我们探讨了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公益慈善真能促进社会进步吗 ,他是如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大家知道我们公益研究院,我从离开民政部以后,我是推动了不少高端的交流,最大的交流是去年我们几个大慈善家,大家在一块分享慈善,分享之后对我们慈善家的促动太大。大家知道谁最有力,大家问的问题是,谁能建世界的政治中心,这是谁能建呢?好像没有办法建。大家说世界的政治中心,那就是政治人物活动的中心,最明显的地方在哪,在纽约联合国,那联合国大家知道是谁让他在纽约的,大家就说是美国 。
    你可以想想慈善的力量在哪里,慈善的力量他通过世界的政治。可是你想世界的金融中心在哪里?大家会想到华尔街,大家知道华尔街。慈善是什么?是和平推动进步的重要的手段,美国在一百多年前,工业革命之后也是又污染又腐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说他有多党制就不腐败了,当时一边是进步运动,一边是慈善问题,他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转型。更干净、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了。
    所以我觉得刚才这四位嘉宾,向我们分享了非常重要的经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其实给我们展现了慈善的特别魅力。他们说的都是很具体的话题,说到一瓶水,说到微校服,说到一个个的项目,他们说的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很小的事情,其实寓意着巨大的社会进步。像我这代人,可能比大家感受更多,当我们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觉得要做大进步的时候,原来我们是大荒唐。我倒是看到他们这四位做的小事情,比原来要进步的多。我想请这四位嘉宾,在你们发 完言,结合经验谈了以后,你们能不能就生命方式,就你们刚才的议题,再谈一轮,能不能分享一下,慈善能促进社会进步吗?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来促进社会进步。
    我觉得可以分享一下,像潘婷教授完全可以从你开始那个,你看后面他们几个都要分享你说的,潘婷教授,你是不是先开始的。
 
    潘婷:我今天什么都没有准备,因为这两天要搞一个微电影的剧本,所以最近比较累。我当时一直想提到我们大公报的林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总,林总他刚才说了四个字,叫打扰贫困,我非常的惊艳。其实我是一个刚刚出道的公益人,我非常的认同,确实是这样。刚刚我们进山区的时候,确实是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们跟我们格格不入,我们是不是打扰到他们了。但是随着我年复一年的走动,我发现一点,我们唯一不能打扰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当地有民俗、民风,有当地的文化,我们是不能破坏他们的。但是在他们的未来,我们作为稍微开阔眼界的一些人,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影响他们,这不是打扰,而是帮助。所以公益跟慈善在我个人的感觉有什么区别,公益是公开的,慈善是个人的积德行善的行为。刚才林总说的非常好,从传统来说,中国人骨子里有行善积德的基本的良知,但是目前中国欠缺的是系统化的公益平台 。
    中国目前最好的是什么,就是爆炸式的关注,刚才说最好是不要批判,但是这一点我是希望能够指正一下,中国的媒体过 度关注一个事件,而造成的打扰,我是深有体会的,一个学校媒体大肆宣扬,然后是跟风报道,造成了一拨一拨的人去,搞得孩子们上课没有办法上课,生活没有办法生活,这就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就是因为中国的公益不系统、科学化,造成了很多人,当看到一个非常热点的新闻以后,热血沸腾,我一定要拿出点钱来,我一定要去看一下。其实这个是他们的公益没有被真正的启蒙到,国外是非常系统的,他们觉得我们本来生活当中,就应该做这些事,他们是持续的在做,所以他们不会一股风的去做。
    王振耀:我们是好心反而做的过度,人家是优雅的,咱们做的一窝蜂,显的没有修养,本来是好事,反而造成了好的过度的伤害。您说的这个过去我还没有想过,其实潘教授谈的就是如何促进进步的问题。
    潘婷:再谈一点,我看了一下我们一位嘉宾谈的是跟水资源有关的,这个我刚才听了以后非常的感动,因为我们做的只是凝聚一个社会力量,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们做的真正是可以影响中国未来一百年、二百年以后的事情。
    王振耀:您影响的心灵也很重要。
    潘婷:还有一点,我想呼吁一下,因为我们现场媒体人比较多,我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护中国的公益人,我指的是真正的公益人,不是做秀 的人,过度做秀我是反对的,但是某种程度上的做秀我是可以包容的。过度做秀的公益人,我们可以去进行一些指正,也不能太过多的去批判他们,不同性质的公益我们都可以包容,只要他的目 的是纯粹的。因为在中国做公益是不容易的,大家也知道体制的问题,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中国的公益人大多都是用自己的业余生活时间。很多人在外面打高尔夫球,很多人在外面旅游,我们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节约下来,自己出钱出力,所以希望大家能保护好每一 位做公益的可爱的人。
    我这次带了80后、90后的人去山区,他们去了以后觉得灵魂得到了升华。我未来得路,不是说要捐多少东西,而是让更多的人去学会做公益。
    王振耀:我觉得潘婷教授提出来一个非常优雅的公益方式,她刚才说到不能打扰的是山区孩子们 的,或者是山区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有责任去解决他们的困难,生活方式你要尊重。他们那里有很多有价值的方面,也给我们的很多教育,但是关键她后面说这个,要去指正,而不是挑刺。她用七年的时间其实是在优雅的 做公益,她的这些话对我也很有启发。

 

    林学飞:刚才潘女士说到打扰和不打扰,什么叫打扰,什么叫不打扰?我小时候是连话都不敢说,就是为此我必须要走,接触了所有人以后,思想方式就变了。我认为首先是思想不能改,但是我又支持潘婷教授刚才说的一点,就是我们作为媒体人,更多的 应是宽容,这个话要谈到,因为我们是主体,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这种问题很复杂。
    公益慈善说实话,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是一个不复杂的工程。我们现在常谈到的不作为和作为,到底怎么看?我认为慈善不要去作为。我拿我们香港人来说,在香港立法会很多的一些人说,我们国内的人提倡一定要有思想,要有作为,但是人家的感觉很不舒服,因为你为什么给我钱,你不求我为什么给我钱,这是我亲身的体会。他说为什么大陆对我这么好,我不理解。
 
    王振耀:就是要以平等的方式对人。
 
    林学飞:你要尊重对方,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这叫不作为。我们现在太多政府的行为,叫老用作为来促使这个事情。这样我们就出政策了,一出政策就是我审批还是你审批,这里面就来了 ,我拿什么来审批,这里面就开始来讨论了,就把问题搞复杂了,其实它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个协会。还有一个蒋总谈到的一个问题,说污染很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的生存说实话 是一个相对论,开车习惯了你觉得这个就是舒服,到了北京你可能很多人不适应,但是我有一个经历,我常常在香港,有时候回来的时候北京很适应,在北京适应了以后到香港我也不适应。没有人敢说我的潜力有多大,关键是适应。其实西方很多东西对我们人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谁敢说癌症不是西方带来的,所以说这个事很难去界定。在我们中国,慈善其实就是你有能力出能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 ,但是媒体尽量要去宽容对待所有的事物,我喜欢探讨,我觉得还是看看各位有什么疑问,我们媒体工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记者:刚才听到各位说的,我首先有一个直接的问题,潘婷女士和林总都谈到要保护我们公益人,因为我作为一个记者,我和一些中央媒体的其他年轻的朋友,我们也在做这个慈善,但是影响力非常低,我们只是坚持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这个慈善活动应不应该有一个门槛或者说底线。如果说一个人他本身就是在生产毒牛奶企业的企业家,这时候他来做社会的捐助,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还有一些更极端的形式,包括红十字单位的人,他既是红十字主要的官员,同时他自己又贪污了,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情况,我们对这样的是不是应该分类,或者说应该分开讨论,否则就会让公众质疑我们的慈善,他整个会影响大局。为什么在座的很多慈善方面做的很好的,都是民间来自草根,这样最有生命力,最顽强。问题就是说,当一些慈善组织成长壮大以后,他自己的随意性很大,行为不受监督。包括像很大的基金,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以后如何确保他们比较合理、科学,让大家接受。我想请教潘女士和林总。
 
    潘婷:他的提问比较犀利,也正中要害,也反映中国公益的一个现象,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而应该去面对指正他。我不觉得涉及门槛,但是我觉得中国公益必须有它自己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必须是系统化、先进化、科学化的。而且制定规则的人,必须是有良知的人,这是必须的。
    所以当一个良性的规则出台以后,你所说的毒牛奶的人,他也进不了这个规则里面,生活毒牛奶的人他怎么进。
 
    记者:比如说他再去搞社会捐助,那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潘婷:首先只要毒牛奶事件暴光,有法制去约束他,他还怎么去捐助,所以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些人能不能去做慈善,而是这些人什么时候不生产毒牛奶,我们国家怎么样解决这些企业家,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并不是说他能不能做公益,每个人哪怕他做尽了坏事,也是可以去做公益的,也有忏悔的一天,这是一个狭隘的公益精神。
 
    王振耀:潘教授提到一个非常工业的理念,她说人要宽恕,犯过罪的人也是允许做慈善的。慈善的价值其中有一种可能就是感化,或者是让各种各样的人都来行善。另一方面她又提了管理的责任,社会另一方法 建立管理人们做恶的机制,为什么会生活毒牛奶?是我们的社会管理出了问题,所以她说的这两点,我觉得大家可以深入的进行讨论。
 
    林学飞:现在社会流行的一句话叫富则善。人家在赚这个钱的时候,有很多人其实他内心当中并不是很 平衡,为什么?因为穷则错。有很多制度的漏洞,还有他本身的一些条件,我们对社会其实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首先要宽容。因为你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可能善待你,如果你看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不好的人,你怎么看都是不好的。我自己也是在做媒体,我老劝一些媒体人,因为你们了解的一些东西,就可能是宽度很宽,但是 要把一些利和弊搞清楚,这样可能会更好。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情况。
 
    记者:刚才大家都提到毒牛奶的问题,如果有些人边做毒牛奶,边做慈善。我就想问一下蒋总,怎么样才能面对这个问题。
 
    蒋凌宏:实际上这个慈善,最近两年成为一个热点的话题,但是我一向认为慈善它都存在 ,因为传统的大慈善被揭露,又有一些新锐慈善家出来,一些新锐的媒体人都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组织一些慈善活动。我认为慈善从来都是存在的,而且是隐性的,慈善不应该去作为,但是它从来就存在。
 
      王振耀:林总说的这个慈善不作为,其实我要用知识界的话说,就是如何尊重别人,其实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同 样艰难。我为什么老说大学,你看我们多少名牌大学吹的厉害,但是有一条是存在的,不尊重本科生。我给大学校长做演讲,我说看看你们大学里面厕所的卫生纸有多脏,我一说谁都不吭气了,为什么?他就没有想到孩子们的需求。尊重自己,你知道在中国,我估计还要几十年 才能学会尊重自己,这是做慈善的第一要务,你连自己都不能尊重,你怎么会去很好的尊重别人,刚才他们说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尊重别人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说思想不能被打扰 ,那么蒋总你还是说行业吧。
 
    蒋凌宏:我讲慈善跟实业的慈善是不一样的,我也不懂这个概念。但是我认为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为什么我开始一定讲环境,我把背景讲出来,有可能在新加坡我的这种行为是微不足道的,大家都这么做,但是在中国大家不这么做,你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负担要比一般的企业要重,你在成本更高的情况下,获得一些竞争优势,对你的能力要求比一般企业要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坚持回归经营,我认为对你的客户,对所有人来讲就是一种慈善。在中国没人要求你这么做,所以有很多的制度保障都是虚设的。
 
    王振耀:这个制度是虚设的,在我们国家中普遍存在。你认为三氯氰胺,难道是这个老总想造三氯氰胺吗?她是三八红旗手,是模范党员,她是坏人吗,想想她可能不是 ,但是你这一套管理是相当粗放的,是完全靠他自觉,然后她又不会,检查不出来三氯氰胺。所以她就把我们一个民族的牛奶业给摧毁了,一个人不专业,给一个民族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特别警惕。今天有人专门说了,人类的罪恶往往产生于无知,这样一个好人,因为无知把我们的民族,把人类的社会秩序给打乱了。全世界都在防着中国人买奶粉,这成了什么,搞乱了整个全世界买奶粉的秩序,她摧毁了我们的奶粉业。你说她有意识吗,我觉得她不一定有意识的想造三氯氰胺。所以行业的观念,我就抓住你的一句话。
 
    潘婷:他讲到一个好人无知办成了坏事,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公益里面经常看到。举一个例子,现在捐旧衣物是铺天盖地,其实在国外旧衣物捐赠是很普遍的一个东西,但是很有可能好心办成了坏事。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旧衣捐衣系统是根本没有的,外国人是上门回收,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科学的。而在中国曾经出现过皮肤感染,传染病,其实大家都是非常好心的,但是因为无知,而不一定成了一个好事。所以我就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蒋凌宏:我认为一个企业家也好,或者一个人也好,他首先必须保证是正向的、阳光友善的人,我对做企业的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做慈善的人,都很具有批评的教育精神,都很高调,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对一个企业来讲,一个企业走得更长远,必须是阳光、友善的。你作为企业 界的龙头企业,你有义务去带动他们,而不是把他们都打爬下。如果你与一切行业为敌,那你的生存环境也不太好。所以作为一个龙头企业,或者做一个正向企业来讲,你可能做的更多一点,这是我认为最大的慈善。
 
    王振耀:正向、阳光、友善,你又提出了新的标准。
 
      林学飞:其实慈善,很多时候都是钱带来的。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要跑得快,因为我们那时候经济实在太落后。因为美国、欧美的很多国家到我们中国的时候,他开始来的时候,可以亏10个亿,你敢亏吗,你没钱。很多的实业,我为什么说多一点宽容,为什么?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那时候不是他说的算,因为那个潮流已经推着你走。
 
      王振耀:林总说我们的起点不一样,大家可能知道,我们看的电影《1942》,河南人死了300万,你们未经历过1942,我就是河南鲁山县人,我小时候就听到我爷爷和我奶奶他们那一代人给我讲。我觉得还要记住1960年,其实那对我们河南人,对我们当地人来说也是非常可怕的,我自己也是差一点饿死。我到现在的习惯还 是节约,你们年轻人过期一天的食物都扔掉,我过期几个月的照吃,这个要原谅,要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经历过饥荒,脑子里总想象的是饥饿,我们当时吃的东西猪都不吃,我们当时 生存得是相当困难的。人在贫困的时候穷乏尊严,所以后来民政部在建立低保制度的时候,开始第一步是一个人给五块钱,城里人都说不行,我说你们年轻不知道,五块钱相当于穷人的五百块。现在我相信 我们企业家的背景,他们从哪里走来,他们从1942走来,他们从1960走来,他们从阶级斗争走来。
 
    林学飞:我对国外有一些看法,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不了解中国,没有资格来批判中国。欧洲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海盗文化,他有什么资格来批判中国 。
 
    王振耀:这有法国教授,他是中国通。
 
    林学飞:我们去的时候,最脏最累的事情就是我们干的,我端了一天的盘子数是我这一辈子没端过的盘子。好多人在批判我们温州人,以前像补鞋是谁干了?是我们干了,并不是说我们比别人聪明,是我们没办法,我们是 被逼到这个地步上了。人的所有的困难很多是逼出来的,人的生命能力在逼到生死的时候是极强的。
 
    王振耀:白教授(坐在听众席上的法国教授)这是一位经历过偷渡,然后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经历是传奇的,他希望家宽容和理解。他虽然很不愿意向社会公开说他曾经有偷渡的经历,但是起码我们社会宽容了,他敢于说了,他更希望向大家说希望从理念上宽容那个时候的经历。
 
    张合军:我已经听的忘我了。我觉得追根到底,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善。我们现在提科学发展观,有一个口号叫又快又好发展,现在我们叫又好又快,这些都是非常及时的。现在还有一个口号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变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更好了。这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不惜一切代价,先满足自己,这可能是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些国家的教育,可能是我不给别人造成麻烦,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过程中,可能就是他自己 的升华和无私的开始。那么我觉得作为公益这个事情来讲,一方面这个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及去执行这个制度的人要合格,另外就是加强道德方面的培养。
    拿安全带的例子来讲,本身系安全带是很好的事情,对美国司机来讲,对大家来讲是很好的一个保护,可能在我们没有谈到罚款的制约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去系,最后相关法规出台说拍到不系安全带的要罚款,很多人就系了。在此之前,大家都知道系安全带的好处,但还是不去 系,这就是需要有强制性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来制约。在这个基础的层面上,大家有一部分自觉的人,比如说矿泉水,做了记号,用这样一个方法,但我想还会有人喝完了就放在这里不带走。但是有的人,就像您所说的成龙,他不做记号也认得自己的水,一定会把它喝完。一方面要提高自觉性,另一方面就是政策制度,这样双管齐下是一个方法。
 
    记者:官办的慈善机关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随后有专家提出,有一些问题要去行政化,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官办慈善机构,最后都必将回归到民间这种慈善机构。
 
    王振耀:其实我觉得您问的问题很好,要我回答,我就觉得慈善揭开了中国巨大的社会改革进程。这一次你们儿童的大病医保是与我有关系 的,我曾经做过发起。邓飞做免费午餐成功,我比他激动,现在因为你做慈善,你在改革在发明,最后是国务院在学习你,你知道这是个巨大的变革。而学习、建设、平等的做这种改进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他们四位谈的很多问题,在两年前可能很敏感 。用微博影响了一亿人,在过去看可能是潘婷想干嘛,她是不是想跟我们对着干,现在看就是挺好,她虽然是个诗人,但不妨碍她做这个,而且社会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我觉得用巨型分化太简单了,其实是要做改革,就要反映捐赠者,反映大众的意愿,包括刚才他几个说的,我觉得对我这个做慈善理论研究的,都很重要,优雅的慈善方式,对普通人的尊重,思想不能被打扰,他们说的话都是很实在的,包括 企业的,他说的几个字“正向、阳光、友善”。你看他们在谈的是什么,他们谈的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应该用这样一种优雅的方式,或者说合乎人类文明的价值来做慈善,这是很重要的。
    不能打扰他们的生活方式,然后保持思想不要被打扰等等,我觉得这更重要。千万不要把问题简单化,简单化了以后,有可能就会又犯了我们这一代人常犯的错误。我们进行文化革命的时候,口号是要保证我们国家千秋万代不变颜色,然后就认为刘少奇、邓小平错了是资本主义,我们要打倒他们,最后把一个国家主席整死了,我们的出发点是太好了。刚才他们俩有一个特别好的理念,说你做舆论,不能站在一个慈善的制高点,就是声调太高了,蒋总说的话特别有意思,他说他生怕伤了舆论界,他说你们的嗓门太大了,我们受不了。
    包括《小康》杂志,我觉得所有的舆论,如果是嗓门更低一点,但是实际我认为,要更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我觉得不管是政府和民间,都应该遵守这样的价值。其实我要说的是,不仅仅是慈善,这样一种优雅的方式,其实下一步应该向我们的官员,我们的学者推广。
 
    记者:我感觉今天大家说的最多的是宽容,都是结合自己的背景来谈,但是我最后还想在说一点,因为大家都是理论研究的专家和实践者,我还想说,就是要强调批判的精神。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刚才咱们谈的毒牛奶,这个事情很多时候还真不是无意为知。之前有很多企业,他们都用了三氯氰胺,而且还有很多没有用的,他是因为价格没谈笼,他没买来,这是制度性的东西,我觉得对于这些我们一定要批判到底,把最后一块遮羞布揭掉,这样才有一个新的层次。如果大家做草根,或者说这种组织,很多时候也会有一些失误,我们一定要有勇气把它揭露出来,这样更能赢得大家的接受。
 
    林学飞:你刚才说的问题其实是社会的问题,跟慈善还真没有多大关系,我一直倡导年轻人多学中国传统文化,西方遵守四个字,是规则和结果,中国是讲究的滴水之涌泉相报 ,更多的是宽容,这反而是我们现代的教育。刚才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探讨这个问题,我昨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我老婆买了一个圣诞树,给孩子说圣诞是什么,我是非常反对的,因为你过分把西方的节日商品化。所有的节日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商品,你们这代人有可能会 受西方很多的广告和理念的影响,我不能批判这个东西,但是我建议你们多看看中国优良的东西,因为你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
 
    潘婷:批判跟公益是有关的,批判是止痛药,宽容是消炎药,这一点我们允许批判,但是要讲究尺度,任何东西都要讲究度,这个度讲究好,坏人干不了坏事,好人也永远干不了坏事。
 
    王振耀:实际上我可以解读为做深刻、优雅的批判。怎么批判?目前的很多批判往往容易变成什么呢,变成揭人隐私, 让人最后没有尊严。那最后就是回到我们几千年来惯用的一套方法,一个人犯了罪,我们马上想的游街示众,然后把他的尊严剥夺了。实际上咱们现在用尊严的批判比比皆是, 处理一个贪官的时候,一定要在新闻联播里面公开,可是你看看西方,我不是说他们都对,他们的审判,外面有图画,但是不让你把实况转播出来,那种批判我觉得更为深刻。然后批判 ,我一直说,不要引到最后是那个人坏,我把他揭出来问题就解决了,要做体制改革。我当然是很强的批判,要改清官救灾,责任救灾,但我不是追很多的贪官,最近十年的救灾贪官少了 ,为什么?机制改了,所以说做机制的批判,比做其他方面的批判更艰难一些,这需要考虑人的尊严,需要对体制进行分析,我觉得你们两个谈的不矛盾,只是需要调和一些。
    最后是不是这样,请制四位嘉宾每人说一句话做个总结。
 
    张合军:我觉得还是看行动,因为我们叫水卫士行动,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和行动,我觉得大家应该行动起来 。刚才我说的一种是制度,另一种是自觉,大家还是靠自觉会更好一些。
 
    蒋凌宏:我总是认为无论是作为经历体,还是企业、个人,慈善存在于每一个单元,虽然我们被告知这个世界有多少的不堪,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点亮自己心中的慈善之光,沿着光的方向前行。
 
    林学飞: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认认真真来看道德,少破坏、多建设,谢谢。
 
    潘婷:因为我关注边疆的留守儿童,所以我只想说一点,中国的教育不放在第一位,任何一切浮华的进步,都可能成为一种倒退。所以作为一个公益人,我希望每一个公益人,不光是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种影响教育的心态,让政府更重视, 让社会更关注。
 
    王振耀:您说的边疆包括哪一带?
 
    潘婷:云南。
 
    王振耀:我们也在那里做一些项目。今天这个环节,我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我是做慈善理论研究的,其实他们四个不是做理论研究的,潘教授是诗人,他们四个严格意义上是行动者,我认为今天是一次慈善界的思想盛宴, 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在中国这个转型时刻,我感受到的是希望,我没有想到这四个实践家,居然对慈善有这么精深的见解。我没有想他们是媒体人,他们是企业家,是专项的项目设计者。这广告宣传也是非常深刻到位的, 在一个民族转型期,不是看谁的嗓门高,而是看你在一个角落里,或者大众的生活中,能不能发出非常有影响力的声音,从而更多的影响大众,影响家庭,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在他们四位嘉宾身上,看到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希望,也 感受到了他们这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个单元,他们用他们的实践和理念给我们做了最精彩的互动,非常感谢四位嘉宾,谢谢你们。
    下面还是有请张凡社长。
 
    张凡:我真的是和王院长一样,今天感受非常深。一开始的时候,我还对我们这个主题,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有点担忧,我觉得这个会不会太大,大家讨论不太好谈。实际上从刚才我们两个多小时的对话讨论中,我真的是感觉到,一是我们对慈善理念认识的转变,另一是从个人的经历讲述,真切的感受到社会的进步。
    比如王院长刚才讲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从1942,1960、1978,实际上从每一个不同的年代走过来的时候,都有不同的变化,包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到现在,要 容纳现在的公益慈善理念这种转变。包括我们这位诗人讲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分析今天有几个主题,有几个关键词,我不知道总结的对不对,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个是关注,我觉得这种关注,不仅是关注人,而且关注我们的自然,关注我们的环境 。我们有微公益行动,包括刚才讲的水行动,是对我们所引用的水源的关注,我觉得非常的重要。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有对自己的关注,有对环境的关注,有了关注我们才会有改变,才会有认 知。刚才大家讨论到三氯氰胺的问题,讨论到我们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我非常赞同蒋总谈到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要合规经营。林总跟我私下聊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这种社会意识的变化,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那么这种进步是逐步体现出来的,我们大家都讲到三氯氰胺,说这个企业不负责任,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对自然,对科学,对社会有一种无知。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知道,而是因为我们无知,当它刚发明的时候,它是为了增加奶粉的质量,大家不认为它是有害的。后来我们发现它是对儿童非常有害,这也是社会的进步,是我们科学的进步。
    这也是我认同林总刚才讲的第三个点,就是要有一种宽容,不管是对个人也好,对我们的行业、企业也好。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对自然的认识,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你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的变化,我们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最后一个关键词,我想说的是行动,就我们刚才蒋总讲到了,张总也讲到了,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努力,它不仅是个人的,或者是政府 的,或者是企业的,不是某一个人、组织、机构能改变的,而应该是合力改变的。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合力,形成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引领我们一些公益慈善的行动,来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
    今天时间很短,我还很想听到各位分享,接下来我们私下有时间再来探讨这个话题。我们要关注自身,关注自然、社会,要尊重别人、自己,要尊重整个社会,然后我们要宽容,要行动。我们在别人眼中,实际上更多的看的是我们自己。谢谢大家。
    晚上19:00,2012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颁奖盛典将盛大开幕,地点是在国谊宾馆贵宾楼二层谊和厅,请大家准时出席,届时我们将揭晓7大类奖项最终花落谁家,同时,还将欣赏到精彩的演出,请大家一定准时出席!谢谢大家!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