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生态小康论坛——
论坛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求是杂志社
 支持单位
  环境保护部
 国家林业局
 
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组委会
 《小康》杂志社
 联合主办单位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网络媒体
 支持媒体 >>全部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农民日报、    第一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财经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报、南方日报、  广州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绿色时报、中华工商时报、绿色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金融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

 

 

 

 

 

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做主题演讲
www.chinaxiaokang.com     2009-06-27 16:19:15     小康网
 
  主题为:应对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就我们共同关心的节能减排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此,我代表中国节能协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即使是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消耗急骤增加,能源资源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环境、生态日益恶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以上挑战,要想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多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十一五”前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2.9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6亿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迫切。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第一、节能减排,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是我国节能的重要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占我国GDP比重的43%,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是耗费能源、资源的最主要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这就要求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三大循环经济,提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强调,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应当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高用能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应当鼓励各地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产业发展状况制定方案,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应当鼓励各地区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通过工业园区等有效方式,实施产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综合利用、循环使用,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资源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二、节能减排,要提高公民节能意识,转变消费模式。
  节能减排,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面对严峻的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的挑战,必须转变消费模式。消费模式的转变与调整,不仅仅是消费领域的事情,而是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含义,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消费模式转变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造成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低效化和增长方式粗放化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就是传统的不合理的消费模式。由于消费的不合理和不科学,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粗放化随处可见;现实中的浪费消费、愚昧消费、掠夺消费、野蛮消费等,使一大批本不应该存在的生产和服务得以维持。
  应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和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宣传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实践经验和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广泛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资源节约、人人身体力行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要让每一个人了解:8瓦节能灯的亮度等同于40瓦的白炽灯;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加在一起相当于点一支30-50瓦的长明灯。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都在用电后拔下插头,每年可节电约20.3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97万吨。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启动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间接补贴消费者方式,扩大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电机等10类高效节能产品以及已经实施的高效照明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应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率先推出的《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实施细则》,对能效等级2级的空调给予300-650元/台(套)的补贴,对能效等级1级的空调给予500-850元/台(套)的补贴。同时,加快出台变频空调、单元式空调等其他类型空调和电机产品的推广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将制定包括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等8大类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实施细则,适时实施其他产品的财政补贴推广。通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我国每年可实现节电75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建15个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减排7500万吨二氧化碳。大幅度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第三、节能减排,节能中介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能源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迫切地需要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有一个中间联结层,以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向企业传达政府意图,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呼声,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企业间的有序竞争格局形成。中介组织在加强企业间横向联系、政府与企业纵向联系,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等方面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一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突破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阶段,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问题。面对能源新形势新任务,节能中介组织应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 节能中介有利于完善节能管理体制,具有服务、沟通、协调、公证和监督等重要功能,在节能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节能中介有利于应对能源挑战,能够协调、组织、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克时艰。
  ? 节能中介有利于维护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秩序,如我们协会下设的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为节能产品的生产商和终端用户,提供交流平台,给他们作参谋。其服务有利于规范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正当竞争,同时保护了节能产品终端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节能产品市场的有序运行。
  作为中介机构,中国节能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己任,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中心工作,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为根本,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培训、咨询服务和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等活动,在政府和行业、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今年四月,中国节能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李铁映同志到会讲话、赠书、亲笔题词,并对协会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国节能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并且确立了协会近期的奋斗目标:要与时俱进,开拓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等新的工作领域;要向深度发展,注重开展节能政策、技术的研究;要善于联络其他组织协同作战;要用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
  5月,在第十二届科博会上,中国节能协会成功主办了“节能减排与新型工业化国际峰会” ,结合国内外节能减排最新技术成果及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邀请我国工业、能源等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国际知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共同解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各领域节能降耗与产业升级的最新成果及经验。
  在刚刚过去的2009全国节能周期间,中国节能协会推出“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行动”,以深入开展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唤起大众对节能产品的关注,让他们理解购买节能产品对社会有益且经济划算。
  近期,中国节能协会还有一系列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筹划举办中国节能协会20周年庆典暨国际节能减排高层论坛活动;筹备设立节能减排展厅以及举办节能减排展览会;组织专家对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进行论证、评审,并将经第三方检测的能效指标数据进行公示。
  同志们,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推广节能技术、节能产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相信本次论坛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预祝第二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
发布日期:2009-06-27 16:19:15
 
 
Copyright 2004,小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内容欢迎媒体转载(明确标示为“不得转载”的内容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您在实施转载时必须标明“转载自《小康》杂志200X年第X期”字样和原作者姓名,或“《小康》杂志网站”字样。
京ICP备05072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