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

2006-10-28 18:47:31 来源:新浪网 作者:《小康》杂志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12、申报人: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党委书记 邵钦祥

  申报理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带领花园村村民通过创办企业,走“以工富农、以工强村”之路,并拿出个人资产2亿多元,包下了村里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

  事业,使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几年来,邵钦祥资助教育、文化、慈善等事业和贫困村共计1000多万元。邵钦祥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省奔小康带头人、全国优秀改革家等荣誉称号。花园村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 “中国十佳小康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经验介绍:

  走“以工富农、以工兴村”之路

  创办企业惠及全村

  由于受山多、地少、缺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1978年,花园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人均口粮240多斤。1981年5月,邵钦祥会同二哥和老支书筹集1500元,在村祠堂里办起了蜡烛厂。仅仅半年时间他们就赚了1500元。1981年10月,他们又自筹资金9000元,办起了花园服装厂,当年实现产值5万多元,获利7000元。到了第四年的时候,产值突破了50万元。这对于贫穷的花园村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尝到办企业致富甜头的邵钦祥从此决心通过创办企业、走“以工富农、以工兴村”之路。

  1986年,年仅33岁的邵钦祥当选为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他的企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1996年,依托花园村成长起来的花园集团为了做大做强产业,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发展锁定在高科技产品上。 2003年,花园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开发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维生素D3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80%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如今,花园集团已形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房地产开发、火腿食品、木线木材、外贸出口、旅游休闲、商贸、教育等多元化发展格局。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20.86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520元。

  带动其他贫困村致富

  2004年,东阳市进行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将周边的9个行政村并入花园村,组建成新的花园村,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从500不到增加到4300多。并村以来,全村已拆除民房2900多间,安排新建房屋2700多间,全村可节约耕地500多亩。

  花园小康新区内有别墅102幢,小高层建筑3幢,区内环境优雅,设施齐全。三产服务区内有大型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花园医院和木材木线市场;旅游观光区有十大景点和现代化的温室玻璃蔬菜大棚。同时,按照新花园村规划,建成了九条总长10.5公里连接十个小区的马路,建成占地14690平方米的花园农贸城,建成花园高效农业现代温室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花园医院也将于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并村后,花园村落实了10多种村民福利待遇。如每户电视收视费、电话月租费都由花园集团承担,全村男65周岁、女60周岁的老年人享受每月发放生活费等。实行奖学金制度,村民子女考上大学、高中分别给予3千元至2万元的奖励。村里的残疾人、困难户、大病患者,都可向村集团申请补助;村民子女上花园技校和花园幼儿园全部实行50%的学杂费优惠。

  邵钦祥没有忘记先富带动后富,花园村一次性出资60万元,帮助全省6个欠发达村脱贫致富。花园村还与武义县的江坑村、东阳市召坞村结对扶贫。十年来,除了每年优先收购该村的农副产品外,还资助公路建设、安装自来水和教育卫生等事业,使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注重社会福利事业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邵钦祥对村里建设的投入也与日俱增,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起了影剧院、科技馆、舞厅、宾馆、游泳馆、保龄球馆、图书馆、体育广场、花园职业技术学校、花园幼儿园、花园集团党校、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公园、文化广场和人民广场等基础设施,供村民和职工无偿使用。为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邵钦祥还把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有效结合起来,建起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络。投入600多万元,建成污水废物处理厂。推动农村安居工程,让花园村家家户户都按统一规划,住进了别墅;并长年累月推进村庄的美化、洁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打造了“村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一流村居环境。

  为了让村里人和外来员工安居乐业,邵钦祥十分注重社会福利事业,从每年利润里划出部分资金用于落实各项福利待遇。2005年,全村支付奖学金17万元、医疗补助资金15万多元,向困难户发放补助慰问金25万元。

  在经营企业过程中,邵钦祥也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特别是困难职工,2005年,服装公司职工胡秀芳因车祸花了医疗费近10万元,邵钦祥主动拿出2万元给予补助,还发动全体员工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有300多人参与,筹集资金7000多元,使她摆脱了困境。邵钦祥的公司有三大工程:送温暖工程、再就业工程和职工医疗保障工程。三年来为社会安排了500多名失业职工再就业,共计发放困难职工慰问金和希望工程款300多万元,使花园集团和花园村的“扶贫帮困”工作走向工程化、制度化、社会化。

  力促全村和谐发展

  邵钦祥认为做好农村工作,光靠干部还不够,还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没有他们的支持是行不通的。因此,并村后,他把解决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促进新花园村融合的关键点来抓。

  并村前,附近几个自然村的农民拖欠了集体几百万元的木线棚租金,并村后清账催缴租金时,他去村民那里问了又问,才知道是因为前几年钱交了,土地证却由于种种原因没给,农民心里有气,还有村干部办事不公,村民不服。于是,他请来了各有关部门到十个自然村现场办公,请有关部门解决了木线棚的用地权属难题。

  他还主持收回了个别干部家属占的10多间门面房。就这样,并村后的第一年,由邵钦祥亲自主持解决的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160多件,召开的村两委会就有180多次,而且大多在晚上等休息时间,极大地促进了村班子凝聚力,村民的团结力,全村上下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年多时间里,新花园村就拆建农户300多户、拆除民房800多间,安排新建房屋900多间,期间,没有一人因拆迁原因上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浙江省原省委书记张德江亲临花园村视察,并亲笔题词“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

  推选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花园村以发展工业经济为突破口,走以工富农,以工强村之路,使花园村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3年,邵钦祥成立了浙江花园集团公司后,花园村走上了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农民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20.86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520元。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之后,邵钦祥落实了10多种村民福利待遇。花园村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一目标,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做大做活第三产业,做强做美花园村,把花园村打造成为一个“科技花园、绿色花园、活力花园、和谐花园”,成为中国现代化和谐新农村的榜样。

  13、申报人: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乡范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范文杰

  申报理由:

  2000年以前,范家湾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人口1000多人,人均年收入2000~3000元,大部分村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范文杰上任后,以兰州拱星墩工业城为根据地,通过对工业城的软件、硬件两方面的改造,使企业由原来的十多家,猛增到现在的五六十家,工业城年生产总值达到近2个亿。五年过去了,现在的范家湾村已经今非夕比。截止目前,全村共完成总产值3.8亿元,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7000多元。

  经验介绍:

  抓经济带富全村 办“小事”和睦村民

  接手“混乱”的范家湾村

  2000年初,在乡政府担任团委书记、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的范文杰到范家湾村挂职工作。当时,范家湾村村民矛盾冲突不断,治安环境差,多年矛盾沉积,得不到彻底解决,人口1000多人,收入2000~3000元,村民养老金每月只有220元,住房矛盾突出。致使干群、党群关系紧张,每年都有村民聚众上访省、市党委、政府,对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挂职两2个月后,范文杰被全体党员一致选举为范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并出任范家湾农工商企业公司总经理。

  范文杰刚刚上任时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一切工作都必须从零开始。面对集体底子薄、资金和人才严重匮乏、多年混乱的局面,他充分发挥多年在基层工作中的经验,以热情稳重、无私无畏、公正公道的严谨工作作风,在短短5年时间里,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努力工作,使落后的范家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挽回集体损失276万元

  范文杰接手的第一件事是一份“安居工程”征地协议,这是上一届班子留给村民的一件难事。范家湾村的11.6亩地作为兰州市市政开发公司的“安居工程”开发项目,被市政公司征用,但签订的协议内容一直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长期上访政府,但都没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件事的问题来自于合同内容,被征用的11.6亩地在合同上却只有7.6亩,土地补偿价格是每亩15万元,与当时的市场价格相比,差距太大,村民对此意见很大,影响村上的很多工作都不能正常开展。但当时的现实是合同已经签定了,并经土地局确认后已经生效,征地款也已部分到帐,要推翻合同难度很大,采取法律途径也很难赢得官司。

  范文杰细细看着合同内容,也细细在心里盘算着。要想推翻合同,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法律途径解除不合理的合同。他先是找律师进行了咨询,律师告诉他,此合同内容不合理,明显有失公允,应是无效合同。他心里有了底,一边找知情的村民了解情况,调查取证,请有关部门重新丈量了土地实际亩数,一边积极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就这样,他有理有据,用正常的办事程序,经过反复协商,取得了合同方兰州市市政开发公司的理解,市政公司同意重新签订合同,新合同纠正了实际征用地亩数,土地补偿款也由原来的每亩15万元上涨到27万元,并争取到了土地地面附着物的补偿,仅此一项就为集体挽回了损失276万元。新合同的签订,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民们不再上访了,由市政公司开发的“安居工程”也很快地顺利施工了。

  使企业起死回生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城中村”的范家湾村,虽然属于农村,但实际上却全要按照典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来部署工作。

  2001年,范文杰抓住“西部大开发、兰州大发展”历史性机遇的有利时机,以兰州拱星墩工业城为根据地,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对工业城的软件、硬件两方面的改造,使企业由原来的十多家,猛增到现在的五六十家,使工业城年生产总值达到近2个亿,较2001年翻了好几翻。

  为了调动村民的工作积极性,范文杰还抓紧对老企业的改造。兰州黄河索道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范家湾村与市园林局利用村民征地补偿款于1994年9月合作成立的一家企业,当时仅村民投资就700多万元,可企业管理模式落后,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经营机制,加之合作者之间缺乏配合,相互扯皮,致使公司经营不善,每年才向村返还20多万元,更别说什么利润了,连投资资金的利息都不够。

  村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得不到必要的回报,范文杰作为带头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一边积极调动管理者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一边利用各种渠道扩大对外宣传力度,使公司发展慢慢有了起色。为了使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2003年12月,范文杰经过与市园林局的反复磋商,市园林局与范家湾村分家,使范家湾村得到了黄河索道的独家经营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2006年黄河索道比刚收回时总体利润翻了5倍,纯利润达到了100多万元。不仅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而且在公司安排村民就业30多人,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的问题。

  热心解决村民的大小事情

  范文杰扎根农村,甘心情愿,带领村民在经济建设中打了个翻身仗。村民们拥护他,也感激他,使他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上的企业老板、村民们有了烦心事都愿意找他帮忙解决。

  范文杰不怕烦,村民们有了大小事都来找他。有户残疾人村民的房子被拆迁了,但家庭困难,就来找他,要求让他帮助给找个铺面,以维持生活,范文杰帮助解决了。村民为了感谢他,买了四条好烟给他送来,他坚决不要,村民对他说“都已经买了,退又退不回去”,范文杰知道四条烟对自己来说没什么,但对村民来说,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啊。他没有吭声,把香烟留下了,村民离开后,他立即让村干部给这家村民捎去了自己的600元钱。后来他把香烟拆开后,却发现是几条假烟,这件事到现在说起来,还有部分干部在笑话他,但他觉得没什么,村民对他的信任才是他感到欣慰的。

  五年过去了。现在的范家湾村已经今非夕比了。通过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原来“夏天泥、冬天冰”的村容村貌有了彻底的改变。村民养老金每年大幅度增长,2006年就增长了20%,到了现在每月460元。此外村里通过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成立了治安室、物业队、农业队、清洁队,共安置村民就业300多人,基本上实现了全部劳动力的就业,家家有工作岗位,对下岗或困难户每人发放300元生活保障金。截止目前,全村共完成总产值3.8亿元,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7000多元,使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推选理由:

  范文杰仅用五年时间就把一个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收入只有二三千无的穷村,发展成总产值3.8亿元,人均纯收入7000元的富村,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范文杰是一个“能人”,但他没有居功自傲,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的大事小事,他都事必亲躬,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和睦了村民关系。象范文杰这样既能办好企业“挣大钱”,又能解决村民矛盾的村支部书记,正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